时光仿佛像是火箭一样,不知不觉就在我们的身边悄悄地流过去了。一转眼离开母校就有了58年的光景,而亲爱的母校也是建校76年了。回忆过去让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一种深深的感恩之情,一直环绕在我的心际。是亲爱的的母校和亲爱的的老师给了我充实的专业知识,使我在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我是1953年2月当时的西南纺管局保送进的四川纺织工业学校,也算是建国后的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吧。当时我只是一个读了4年小学的工人。到了学校由于基础太差,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个补习班,半年的补习是老师不辞辛苦耐心地教导和帮助。完成了三年的初中课程。就这样我们跟上中专班了。
三年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学生的昨文比赛我写了“工厂就是我的家”得了个三等奖。机械零件的课程设计我设计的是斜齿轮减速箱,在班上得了第一,图纸被老师留下说是给以后班的同学作示范。由于老师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都成了以后工作力量的源泉。几十年的工作我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了个淋漓尽致。我当过车间主任、技术科长、设备科长、主管技术的副厂长、总工程师和厂长。搞过棉纺也搞过毛纺。在国内棉纺织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现在只要输入我的名字李填清,就可以在网上见到我的部分文章)在1959年我还应邀到学校为当时正要毕业的学弟学妹们上过设备安装课。1981年我调到了柳州市第二棉纺织厂,在柳州纺校也代过课。教了五个班的棉纺工艺和棉纺织厂设计。为柳州市的纺织工业培养了200多名学生。他们现在都成了柳州市纺织行业的骨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的已经进入了领导班子。成了企业家。有在成了几千万资产的富翁。
退休后;我我接受了我的学生的邀请担任了她公司的技术顾问,为她管理了柳州兰天绒线公司和南宁广达兰天绒线公司。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公司搬迁到江苏常熟,我为她设计了常熟沪晓纺织公司。她在越南办了一个分厂,我又为她设计了越南永福兰天绒线公司和永福晓辉纺织有限公司。应越南朋友的邀请,帮越南南定设计了“南定水平纺织公司”和越南永福设计了“永福复兴纺织公司”。这些厂现在都已正式投产。
几十年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一帆风顺,没有遇到什么难题。所有这一切的一切回想起来都是因为在学校受到了很好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亲爱的的老师给了我如此深厚的专业知识。难忘老师!难忘母校!!
年过七旬后。我和老伴吴应时还在纺织战线上奔波。我们为革命老区的“百色棉纺厂”和广东汕头的“星林公司”进行过技术咨询。为越南晓辉公司成功地处理了罢工事件。还被登上了越南的“劳动报”(相当于我们的人民日报),2009年我和老伴吴应时又去越南帮改造了立达式细纱机和马佐里细纱机的大卷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今老伴吴应时(也是同学)已离开人世。而我也到了80高龄。不能再工作了,只有在网上帮我的学生出出点子,解决关键问题。
回忆过去我们无怨无悔,但追根溯源,这一切的一切要归功于母校和老师给了我们良好的教育。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十年的实践,我们虽然没有成为富翁,但是我们收获的是知识、是经验、是技术。我从一名普通工人到高级工程师,有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母校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用之不尽的源泉。
曾经有人说纺织是夕阳产业。我们非常反感。人民的衣食住行衣是排在第一位的。难道人可以不穿衣服工作吗?纺织工业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永恒的产业。只是当前我们的技术还处在落后的状态。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从业人员的努力。作为我们这一切代人是完不成了,这就寄托于我们的学弟学妹们。你们肩负着重任。一定要把改变我国纺织工业落后的状况担当起来。让我国的纺织工业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剩余的时间已不多了,如果还有一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一颗感恩的心了。感恩母校!感恩老师!!
在欣喜地得知母校荣获“纺织行业人才建设先进单位”光荣称号的时候。我为母校高兴。为母校自豪。衷心地祝福母校欣欣向荣!永远昌盛!在前进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学校70周年时同班同学的合影,其中左边的女同学就是作者。)
作者:纺304班学生李填清。系广西柳州针织总厂原副厂长兼棉纺分厂厂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