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宗旨是什么?
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是共青团组织的重点工作之一。它的宗旨是:高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通过参与生产经营、推动技术进步的实践,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培养一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掌握过硬实用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青年人才。
2.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主要从哪几方面开展?
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从培养合格的青年劳动者、造就优秀的青年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推广普及新知识新技能四个方面展开。
--培养合格青年劳动者。培养青年岗位能手,在城乡企业中,通过学习培训、岗位技能达标考评和技术比武等途径,帮助各行各业的青年职工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具备熟练的生产经营技能;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在农村,帮助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掌握国家星火技术,并带动广大农村青年学习和运用实用技术,走科技致富之路,成为新型农民;培养劳动后备军,在中等学校,通过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强化科技实践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青年学生适应市场选择,做好就业的技能准备;开展青年劳务协作,将贫困地区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剩余青年劳动力有组织有计划地输送到经济发达地区参加经济建设,在劳动实践中加以训练和培养,帮助他们学习技能、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人才和技术回流,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造就优秀青年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在青年经营管理者、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教师、青年科技实业家、青年工人和青年农民中,发现、培养和树立一大批在科技和经营管理领域有所建树、成绩突出的人才,形成一支以青年科学家、青年企业家和青年科技标兵、青年经营管理标兵为主体的青年高级专门人才队伍,激励青年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勇攀科学高峰。在大学生中,开展以科技文化服务为重点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挑战杯”课外学术和科技成果竞赛,引导他们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学习成才,成为一支宏大的现代科技和经营管理的后备力量。
--培养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培养一代“四有”新人。要以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为重点,以实践教育为主要途径,广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学科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引导他们从小在活动中学会生存,自理自律;学会服务,乐于助人;学会创造,追求真知,为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建设的生力军打下良好的基础。
--推广普及新知识新技能。面向二十一世纪,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未来发展需要,在青年中逐步推广和普及现代新知识新技能,培养跨世纪的青年建设者。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要面向社会各界青年,利用社会力量,运用社会化方式组织和推动。通过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和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激发广大青年迎接新世纪、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热情。各地团组织要依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急需,优化人才结构,有重点有选择地在青年中推广新知识新技能。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集中推广未来普遍适用的外语、计算机和金融财会等知识,逐步在青年中掀起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需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热潮。
3.为什么要进行青年人力资源开发?
所谓人力资源,通俗讲就是指把人也当成一种社会资源来看待。所谓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是指把青年中蕴含的巨大潜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实现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特别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子,要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就需要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使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广泛应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样也要求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因此,实现这两个根本性转变,尤其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依靠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和人才作用的发挥,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我国青年中蕴含着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巨大潜能。这种潜能首先表现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应当使他们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种潜能还表现在:跨世纪一代青年有理想,有追求,希望中华民族的强大和振兴,愿意在伟大的创业实践中贡献与成才;有较强的适应力,能够较快地掌握和运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知识、新技能,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共青团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优势所在。要通过提高青年的技能水平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通过科技知识广泛运用于生产领域来产生经济效益,通过青年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通过调动青年的爱国热情,使之转化为实现党的跨世纪奋斗目标的创业行动。总之,要在人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上大作文章,全面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有效地动员青年成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力量,为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4.团组织应该如何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促进青年人力资源开发?
人才成长重在培养。没有培养,就没有人才的成长,青年人才的成长更是如此。开发青年人力资源,造就青年人才大军,要求共青团组织必须强化培养意识,在人才的培养上下硬功夫。
要在实践中培养青年人才。培养人才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培养人才有着不同的方式,共青团在这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其基本环节是实践,强调在实践中培育青年、锻炼青年。六十年代创造的青年突击队、八十年代以后广泛开展的青工技术比武,以及近十年来创造的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星火带头人等活动都是在实践中培养青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要为青年成才提供具体、有形的帮助。应该在两个基本的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作用。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发挥青年人才作用,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面。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各级团组织、各条战线团组织,都要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通过提供信息、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实际支持,为青年在创业中发挥作用,锻炼成长提供舞台,创造条件,变人才效益为经济效益;二是要从创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实际要求出发,对青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要在青年中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增强他们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要立足共青团已有的各类培训基地,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帮助青年掌握实用的新知识、新技能。对高层次的青年人才,也可通过组织出国考察、研修等方式,帮助他们开阔视野。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就为青年成才和发展提供了具体、有形的帮助,团的工作就能为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提供实际的服务。
要努力形成与共青团培养人才方式相一致的特有机制。要通过建立青年人才库、建立举荐优秀青年上岗制度,使青年人才得到及时的发现和使用。要在信息、技术、政策、资金等方面提供经常性的支持,建立共青团扶持青年人才的制度。要通过定期评选杰出青年,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宣传和表彰,为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进一步开发现有的团校、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营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多种类型的实践基地等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根据青年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种类的青年人才培训基地,形成青年人才培训网络。要以办事业的精神,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青联、学联、青企协、乡企协等青年社团的作用,努力构建共青团提高青年一代整体素质、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的特有机制。
5.为什么要把引导青年学习成才作为团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
帮助青年学习成才是推进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我们国家深入进行的经济体制和其他各项改革,是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实现党的宏伟目标,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步骤,是一场伟大的历史变革。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掌握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劳动者。可以说,改革的成败,关键是人才问题。没有成千上万的各类人才,改革难以成功,四化难以实现。青年是改革中的一支生力军。这支生力军的政治思想品质和现代科学文化素质如何,对两个转变的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青年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农村劳动力的半数以上。如果青年的教育水平、基本素质不能及时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无从实现。
帮助青年学习成才是迎接未来的需要。当今世界正酝酿着一场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光纤通讯、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以及海洋和宇宙工程等为标志的新的技术革命,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场挑战的实质就是知识的挑战,人才的挑战。谁掌握了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哪个国家拥有众多高素质的人才,它就能在竞争中获得胜利。未来属于青年,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的国家,需要青年一代的奋斗努力。应该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我国青年,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发愤自强的精神,但也必须看到,无论在方法观念、知识水平、身体素质诸方面,我国青年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帮助青年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迎接未来新世纪的需要。
帮助青年学习成才是实现青年理想和切身利益的需要。青年都希望自己能自立于社会,希望超过自己的父辈,渴望成才。青年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时期,是世界观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对青年一生的发展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帮助青年在这个时期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掌握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本领,青年才能在社会的前进中不被淘汰。也只有这样,青年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利益,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帮助青年成才是由共青团性质所决定的。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培养 “四有”新人,是共青团的基本任务。培养“四有”新人,也就包涵着要帮助青年成才。“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指政治思想方面,而“有文化”,则不仅指的是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指的是要具有相当熟练的业务技术知识和才能。帮助青年成长为政治思想好的各行各业的专业家,是共青团的光荣任务。
6.如何理解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人类经过了大约 5000年的农业经济,又经历了300年左右的工业经济时代,现在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发展前途的经济形式。世界经贸组织在1996年度报告中说到:29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GNP的50%是通过知识经济实现的。
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的定义,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迄今为止所创造的所有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是最重要的部分。知识经济相对于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原材料、能源为基础的工业经济而言,强调知识积累的重要性。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要素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不尽相同,作为一种经济要素与别的经济要素也有很大的不同。概括来讲,知识的本身有着不可替代性、不可相加性、不可逆性、非磨损性、不可分性、可共享性、无限增值性等七大特征,当知识成为主要经济要素后,经济增长方式会发生根本变化。
知识经济的到来,标志着以物质资源的高消耗为基础的传统工业经济的衰落。在经济活动中,知识投人可以代替物质投入,从而达到节约物质资源,提高经济效率的目的,美国的 “探路者”在火星上搜集到的信息量是21年前发射的“海盗”号的5倍,成本只相当于“海盗号”的1/5多些。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的物耗和能耗,因而知识经济又是低耗高效的经济,它使得可持续发展变为可能。知识经济的又一特点是产值“轻型化”。由于知识的含量增大,产品的附加值也成倍提高。比如,用光缆取代铜线,用数字产品取代模拟产品等等。在当今科技最发达的美国,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如果以吨位来衡量,几乎同100年前差不多,但其实际价值却增长了20倍。
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递,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也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美国,最大的投入已不再是生产的投入,而是对知识的投入,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 20%。其中,开发研究生产知识占3%~5%;传播知识占15%~17%。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已经不再具备天然的资源,最重要的资源可用8个字概括:教育、素质、机制和管理,即教育程度的高低,国民素质的好坏,国家政治经济运行的机制是否健康,管理水平如何。一个知识经济先进的国家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对那些知识经济落后的国家处于支配地位。谁在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时代抢占了制高点、掌握了信息霸权,谁就能在下个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的国情极其复杂,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多种经济体制、多种生产方式、多档次技术水平并存,市场和产业的格局尚处在大的变动之中。加快发展和消除贫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难题。在这种条件下,全社会共同向知识经济迈进是难以做到的,但这不等于我们可以忽视知识经济的发展,或放弃发展局部的知识经济。应该认识到,如果没有过去的 “两弹一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国际地位;如果今天不发展知识经济,也就没有我们21世纪在国际上的位置。在经过了2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也面临着发展知识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契机。小平同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我们向依靠科技进步的知识经济发展做了必要的理论准备,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使我们找到了国家强盛的持久动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规模日益壮大,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建设正稳步推向前进。全球的信息化、经济一体化和新一轮技术革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此外,我们在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还有后发优势,可以直接利用比较先进的技术而不用再去走发达国家的老路。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只要我们未雨绸缪,制定相应的对策,切实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就一定能较快地进入知识经济的发展轨道。
7.为什么要引导青年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总量剧增,知识的老化周期变短,知识的更新急剧加速。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有了迅速增长。 20世纪前50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远远超过了19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发明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科学发明到应用的周期也愈来愈短。从电能的发现到建立第一座发电站用了282年,而激光的发明到应用只用了2年时间。在美国,电话的普及用了75年,电视机用了30年,而计算机仅用了10年。由于知识老化加速,在人的一生中,大学阶段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的90%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因此,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无法适应现实的挑战,使现代人面临着生存的危机,那种结束学校教育、找到工作就一劳永逸的体制已成为历史。每一个人要想使自己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就必须终身学习。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期,我们大力倡导在青年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更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 1)终身学习是适应社会急剧变化的客观需要。社会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但从没有像今天变化得这样快。过去需要几代人完成的变化,现在不需要一代人,甚至每几年就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在这种急剧变化的社会里,人们自少年时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习惯、思维方式等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现实强迫人们要不断地做出新的认识和判断,尽快获得认识和解释时代的能力,坚持学习,保持与时代的平衡。
( 2)终身学习是面对知识爆炸性增长的必然选择。伴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知识呈现出爆发性增长。不断革新的计算机与光纤网络通信、卫星远程通信相结合,将知识的编码、储存、传输、扩散速度极大地提高,方式极大地简化,成本极大地降低。知识量猛增,而知识的更新周期愈来愈短。据估计,人类的全部知识每五年就要翻一翻。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把学习贯穿自己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
( 3)终身学习是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迫切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项目层出不穷,评价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标准在不断提高。一方面失业在增加,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工作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就业者。避免自己陷入结构性失业的唯一出路,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让就业的过程成为一个永无停止的学习、提高的过程。
( 4)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也为学习创造了条件。人们有可能拿出较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学习也逐渐会成为人们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内容,伴随我们走过一生。
8.如何结合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帮助青年提高学习能力?
人的素质构成包括先天的生理特征,也包括后天获得的长期稳定的品质结构。素质教育注重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带动技能素质,强调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但素质教育并不是仅仅在学校里就能够完成的,就人的素质的主要方面看,主要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所以,共青团能够发挥自己在实践中育人的优势,结合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青年学生学习的新特点,不断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中学生实践教育等活动增强青少年对新知识的敏感性和探索欲,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洞察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首先,要把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与端正青少年的学习目的结合起来,强化青年一代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发愤读书的学习动力。要通过深入厂矿、街道、农村的各种实践教育,让广大青少年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使他们深切体会到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起强烈的学习热情。
其次,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引导青少年拓宽知识面,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社会是一个广阔的课堂,许多鲜活的知识是难以从书本上和课堂中得来的。团组织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走进社会,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要引导、帮助青少年学会观察、了解社会,从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敏锐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掌握从纷繁的世界中收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最后,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广大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奔赴城镇乡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服务、文化、卫生下乡等活动,既可以锻炼青年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也能够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困难。
9.如何引导、帮助青年学习现代科技知识?
科学技术知识是一种能引导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精神力量。引导、帮助青年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是时代的需要。
( 1)大力倡导科学精神。要引导青少年了解自然世界,了解科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原则。学会用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思考个人和社会问题,学会尊重自然规律和自然世界的统一性,要反对各种各样的封建迷信活动,宣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使青年明白一条基本道理:只有掌握科学技术知识,通过艰苦奋斗,才能学会新的劳动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用同样的时间和投入,生产出比过去多十倍、百倍的产品和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财富。
( 2)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根据青少年特点,用他们易于理解和能够接受的方式,以培训、讲座、展览、阅读、视听或娱乐等雅俗共赏的形式来普及现代科技知识。引导和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和从事课外科技活动,通过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科学讨论等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3)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团组织的青年科技图书站、黑板报、小刊物等宣传阵地,宣传科学精神,传播科技知识,将最新的科技信息、实用的知识技能及时普及到青年中去。尤其在农村以及一些条件较差的地方,更要充分发挥好这些阵地的作用,把它们建设成向青年介绍现代科技知识的重要窗口。
10.为什么要帮助青年不断提高技能素质?
提高青年的技能素质,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劳动者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在新的经济增长点中谋求更大发展的现实需要。
技能是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原有的岗位上不断提高技能水平。二是要优化技能结构,增加技能储备,努力掌握先进适用技术和新的技能。目前,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青年劳动者的技能素质还比较低。由于教育事业还不发达,仅有 10%左右的适龄青少年能受到中高级专业教育,90%的人要通过职业培训或自学来掌握现代生产劳动技术。现在我国高级技术工人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5%,这与发达国家一般达到20%以上的水平比较差距还很大。而社会上重文凭、轻技能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团组织要勇立社会新风,大力引导和促进青年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团十四大报告提出共青团要发扬在实践中育人的传统,积极帮助各行各业青年主动调整自己的技能结构,努力掌握新技能,大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要围绕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青工中广泛开展岗位技能训练,大力培养各级各类既爱岗敬业、胜任本岗位工作,又能很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新型岗位能手。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有关方面,充分利用各种培训阵地,在职业青年中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新技能培训、新技术推广活动,为发展社会化的青年职业培训体系作出积极努力。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广泛开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大批率先脱贫致富的青年星火带头人,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大有作为。
11.为什么要帮助青年培养创新意识?
一是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需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空前壮举,是中国人民宏伟的创造性实践。改革开放 20年来的实践表明:只有创造,才能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没有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认识,没有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开拓进取的群众创造精神的振起,就不可能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就不可能取得各项事业的历史性成就。
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计划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依赖性的经济。基层依赖主管部门,下级依赖上级,经济运行依赖计划。计划分配什么,就按计划分配的去生产,去生活。企业没有主动性,劳动者也没有主动性。依赖性扼杀了创造精神和冒风险的精神。与计划经济相反,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摒弃依赖,要求企业和劳动者依靠自身的努力,去开拓、去进取、去竞争。开拓、进取、竞争,都要冒风险,唯其如此,积极性才能涌现出来,创造精神才能发挥出来。
三是适应知识经济兴起发展的需要。在这种经济中知识特性日益明显,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企业中最关键的资产并不是资本而是智力,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增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将不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数量与价格,而取决于拥有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其中至关重要的动力是创新,包括产品、工艺流程、市场等方面的不断更新。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已成为产品和服务增值的主要来源。知识经济时代是国内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劳动者唯有创造、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开创美好的生活;唯有创造,才能充分施展才华,更好地报效国家。唯有全民族创造力的空前发挥,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青年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活力,最少保守思想,最具创造潜力的一部分。唯有大力培养青年人的创造意识,才能实现民族振兴。
12.如何调动青工学技术的积极性?
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工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一些青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淡化了,艰苦奋斗、刻苦钻研技术的意志削弱了。对此,团组织要以积极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调动青工学技术的积极性。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导青工学技术。要继续引导青工加深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增强学习和推进科学技术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呼唤青工的主人翁思想和敬业精神。要大力宣传表彰思想好、技术精的先进青工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广大青工自觉投人到岗位学习、苦练成才的行列。
(二)创造有利条件,帮助青工学技术。企业的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从长远的发展看,企业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人队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团组织应主动争取党政的支持,促使企业注重青工的智力投资,为青工学技术提供相应的经费、时间、师资、设备等方面的保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增强企业后劲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不断深化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促进青工学技术。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是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基础性工作。它以实施岗位科学评价选拔评选青年岗位能手这一重要手段来激发青工苦练技艺、岗位成才的热情。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发展很快,多层次、多工种的青工技术练兵方兴未艾,对调动青工立足岗位钻研技术的积极性,促进青工技术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13.什么是青工技术练兵比武活动,怎样开展这一活动?
青工技术练兵比武活动是企业共青团组织的一个常项活动。这项活动是以提高青工技术素质为目标,以组织青工技术竞赛为龙头,以青工岗位培训和操作练兵为基础,从而促进青工岗位学习、成才、奉献。多年来,它显示出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企业党政领导和广大青工的欢迎。其主要内容是:
(一)岗位培训,操作练兵。青工岗位培训是技术比武活动的基础。团组织在开展技术比武活动时,要突出抓好岗位培训这项基础性的工作。通过举办各种技术学习班,建立青工技术辅导咨询中心(站)等,对广大青工进行理论培训,以达到《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中应知部分的要求。岗位培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组织群众性的岗位操作练兵。聘请技术人员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老工人当指导、做示范,帮助青工解决操作上的难题,使广大青工的实际技术水平提高一步。
(二)举办多层次、多工种的技术竞赛。技术比赛是青工技术比武活动的关键环节。通过开展不同规模、不同范围、不同形式的比赛,切磋技艺、找出差距、攻克难关、取长补短,真正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赛出干劲,做到边比赛、边交流、边学习、边提高。
(三)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进行技术比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青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不是简单地比个你高我低。要通过竞赛,发现新的操作方法,并帮助总结提高。对有较大实用价值的操作方法,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和传播,使少数人的绝招绝活,变为众人的共同财富,以提高青工操作技能的整体水平。
(四)表彰奖励技术能力。从政策上奖励技术尖子,这是青工技术比武活动得以发展的动力和保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制定一些青工技术比武活动的奖励措施,鼓励技术比武的优胜者,在经济上晋级加薪,在政治上表彰鼓励,在工作上适当加担子。
14.什么是青年岗位能手?
青年岗位能手是指年龄在 35岁以下,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熟练掌握本岗位各项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能够优质并超额完成本岗位各项考核指标,创造较好经济效益的企业青年职工。
在广大青年中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广大青工弘扬艰苦创业和敬业爱岗精神,立足本职岗位,提高职业技能,争创一流成绩,努力成为跨世纪的熟练劳动者和合格人才,推动企业的发展进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是一项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提高青工整体素质、培养企业新一代合格劳动者为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它的总体目标是:在企业中普遍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使多数青工成为技术熟练、作风过硬的各级青年岗位能手,同时造就一大批 “品德优良、技能精湛、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人才。团中央每年表彰命名100至200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0名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15.如何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
在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中,逐步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要抓住三个共同的环节。
1.重在培养。要把培养作为活动的中心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年职工岗位训练,辅之以必要的现代科技知识和理论的培训。在企业中倡导开展经常性的导师带徒活动,签订合同,将师徒利益挂钩,以此作为培养岗位能手、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省级以上的青年岗位能手,要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
2.突出建功。要以业绩论人才,以效益论贡献,使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既作为提高青年职工综合素质的过程,又作为青年职工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的过程。要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来开展活动。在岗位能手评价标准中要突出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所占的比重。尤其是在岗位训练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质量和成本这个主题开展活动,跟踪每个岗位质量和成本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标准和内容。
3.建立机制。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青年岗位能手作为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进行劳动、人事、分配等项制度改革,在企业内部形成对职工的激励与约束并举的机制。要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发挥青年职工的聪明才智。要使严格的岗位规范和科学的岗位标准具体落实到每一个青年职工。要开展自下而上的岗位评价,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并认真落实团中央、劳动部联合下发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奖励办法》的各项规定。
16.如何引导青年职工提高劳动效率?
我国大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为此正在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每一个地区、行业、企业,都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创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劳动成果。增强竞争力的途径多种多样,但都要由劳动者的劳动来实现,提高劳动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团组织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年职工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青年职工,主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自觉规范劳动行为,提高劳动质量,促进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档次。
引导青年规范劳动行为。劳动行为规范,经济活动方能正常进行。劳动行为不规范时,由于劳动者体力和智力消耗下降,经济的产出水平就下降,并且还会导致次品、废品上升,机器设备非正常受损。因此,劳动者劳动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决定了劳动效率的高低,进而决定了经济活动的产出水平。发展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劳动者首先要做到劳动行为规范。任何一个劳动者不能满足这一基本要求,将难免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被淘汰。
深化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是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必须在改革攻坚中有所作为,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国有大中型企业团组织围绕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瞄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个目标,继续深入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在青年职工中广泛实施岗位技能训练,大力培养青年岗位能手,积极开展技术比武、质量竞赛、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引导青年职工勤奋敬业,刻苦钻研,磨炼出精湛的劳动技艺,不断适应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新要求,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发展名牌产品,贡献聪明才智。
17.什么是青年突击队?
1954年1月13日 ,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 --木工青年突击队在北京展览馆工地正式成立。突击队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18名技术较好的青年团员组成的。他们以能成为青年突击队队员为荣,焕发出强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出了空前的生产效率。在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成立一个月之后,展览馆工地又建立了瓦工、抹灰工、混凝土工等6支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这个新事物得到了党中央、团中央和北京市委的高度重视,先后在北京市和全国推广了展览馆工地组建青年突击队的成功经验,从此,青年突击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青年突击队,是在企业基层团组织领导下,由青年自愿报名参加的一种青年突击性组织,它分为临时、业余和固定三种组织形式:
(一)临时性青年突击队,是以团组织为单位,在接受一项规模较大的临时性生产任务或特殊任务时,动员青年参加会战的组织形式。这种突击队一般临时抽调,活动周期短,突击性强,活动结束后,人员即回原单位。这是企业团组织较为常见的活动方式。
(二)业余型青年突击队,是利用业余时间把青年组织起来,围绕生产上的 “急、难、新、险、重”任务开展活动的组织形式。这种突击队规模较小,活动灵便,有一定的组织制度和固定人员,通常以生产班组或团支部为单位。
(三)固定型青年突击队,是指独立承担生产任务的青年班、组、队等。它又分清一色的 “青”字号和以青年为主体,适当配备一些有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水平高的老工人、老技术人员当参谋两种类型。这种突击队一般与行政编制序列相一致,人员、任务相对稳定,有健全的工作制度,便于组织和发挥作用,通常是完成急、难、新、险、重任务的铁拳头。
18.怎样在生产建设中发挥青年突击队的作用?
青年突击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要坚持建功育人。建功育人是由青年突击队的性质、特点决定的。青年突击队是先进的生产性组织,是青年人成长的熔炉,这就要求青年突击队既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要出人才效益,三者缺一不可。由于青年突击队是围绕企业的急、难、新、险、重任务开展活动的,突击环境条件艰苦,属重体力或强脑力劳动。在这种情况下,要使青年突击队保持旺盛的活力,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些青年突击队工作做得好的单位,正是在完成突击任务的实践中,注重运用多种手段育人,从而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倍效应。
开展竞赛是青年突击队的主要活动形式,青年突击队是在劳动竞赛中诞生,并在劳动竞赛中发展壮大起来的。通过接力赛、对手赛、对口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青年的劳动热情,促进突击任务的圆满完成。
典型引路是青年突击队的基本工作方法。从青年突击队的发展历史看,青年突击队从 50年代的建立,到80年代的发展壮大,同张百发、李瑞环以及隋世忠等青年突击队典型的名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发现、培养、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用典型引路,对于推动青年突击队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在开展青年突击队竞赛活动中,团组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实把活动落到实处。基本要求包括: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到严密计划、精心组织、严格检查、认真总结。要及时研究并切实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从实际出发组织活动,把重点队放到关键工程、技术难点、时间紧迫的任务上,实行科学管理,做到文明生产、安全优质,加强劳动保护,关心青工生活。
(三)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创 “全优工程”、“攻技术堡垒”等有影响、有实效的活动,激发青年以实际行动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四)培养、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用典型指导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在青年中树立起叫得响、过得硬的学习榜样,推广他们的事迹和经验,形成争先进、赶先进的良好风气。
(五)要注意与青年岗位能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以上两项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工作基础,把青年突击队工作与这两项工作相结合可以给青年突击队注入新的活力。
19.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的宗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旨在引导青年弘扬新时期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投身创业实践,在创业中建功立业,为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作贡献。
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的主要内容是:( 1)培养青年的创业精神。宣传新时期青年创业典型,激发青年的创业热情。引导青年立志在本职岗位上掌握一流技能,创造一流效益,做出一流成绩。(2)实施青年创业培训计划。在国有企业青工中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培养青工的技能素质,帮助他们掌握和提高立足岗位创业的本领。依托青年企业家协会,通过进一步深化“振兴千家中小企业行动”,鼓励和支持优秀青年企业经营管理者积极探索国有小企业放开搞活的有效方式。进一步深化“下岗青工创业行动”,开展职业培训,帮助下岗青工自谋职业,自主择业,自强创业,在创业中实现再就业。发挥青年企业家协会的优势,挖掘社会资源,为下岗青工再就业提供帮助。(3)培养青年兴业领头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导向,通过项目带动和资金扶持,引导和组织有创业理想和创业能力的青年,领办和创办不同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企业,做促进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实践者。以创办青年家政服务公司为基本形式,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家政服务业。组织青年企业家结对扶持青年兴业领头人。(4)鼓励扶持不同青年群体到农村创业。联合有关部门在农村中学开展创业教育和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回乡创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及早掌握创业技能。支持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寻求发展,开辟事业。(5)建立青年创业保障机制。联合劳动部门,依托团校、青少年宫等团内阵地,利用高校、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等社会资源,逐步建立以团中央、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三级培训中心为主体的青年职业培训体系。建立中介服务网络。建立中国青年创业基金,联合有关商业银行,建立青年创业小额货款制度,为青年创业提供支持。争取劳动、工商、税务、金融等有关部门对青年创业的政策支持。
20.为什么要帮助青年自立自强、自主创业?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劳动就业问题十分严峻。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乡劳动力提供了 2.5亿个新的就业岗位。但由于历史上人口政策的失误和就业方面遗留问题较多,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使许多隐性失业显性化,当前,失业和职工下岗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据有关部门测算,“九五”期间,城镇需要安置的劳动力达5400万人,而同期只能提供就业岗位约3820万个;农村新增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总量将达2亿人,而农业和非农业仅能安排7700万人。综合各有关权威部门的判断结果:目前,大约有2600万~3800万人隐性失业或就业不充分。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约有1.5亿~2.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因此,我国综合失业人口(隐性失业+显性失业)大约有1.8亿~2.6亿的规模之巨。相当于整个美国的全部人口。具体到青年来说,目前下岗青工占整个下岗职工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有四百万人左右。同时,每年还有六百多万城市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大批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也需要就地转移和有序流动。解决好这部分青年的就业问题,既是完成改革攻坚任务、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他们切身利益的现实需要。团组织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在帮助青年就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帮助青年就业的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应当着眼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着力推动青年把实现就业的过程转变为自主创业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得劳动者获得了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的权利和自由,从而为每一个劳动者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创业,谋求更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要求劳动者必须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主体,事事依赖政府,依赖社会,依赖他人,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青年人最有闯劲,最少负担,最富创造力。在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今天,青年最有条件不等不靠,自主择业,自谋职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寻求乃至创造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的劳动岗位。也只有这样,青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焕发出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就一番事业。
如果仅仅从安置的角度考虑,团组织在帮助青年就业中难有大的作为。着眼于帮助青年自主创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不仅可以直接解决一部分青年的就业问题,而且会带动更多的青年创业和就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青年人基本上是在组织的领导下去创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扶持青年自己去创业,去创造出就业机会来,让他本身和他所创造的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竞争主体,这在观念上是个很大的转变。
21.如何引导青年转变就业观念?
团组织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青年认识到,劳动者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主体,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为每一个劳动者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创业、谋求更大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不等不靠,自主择业,自谋职业,主动寻求乃至创造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的劳动岗位,应当成为每一个当代青年牢固确立的就业观念。
要引导青年树立竞争就业的观念。长期以来,我国在劳动力使用和管理上一直奉行劳动力公有论和国家用工主体论,对劳动力的管理采用封闭式统配模式。在这种体制下,一方面,劳动者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理想选择合适的单位和职业,工资、福利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倾向,使得劳动者缺乏积极主动的诱因;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无权选择或拒绝人事部门分配的劳动力,即使岗位和人员根本不匹配或劳动者表现再差也很难调整和辞退,这又使得劳动者没有失业风险意识,缺乏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能力的紧迫感。但发展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从根本上排斥 “大锅饭”“铁饭碗”。这就需要牢固树立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观念。对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如此,对大中专毕业生同样是如此。
要引导青年树立职业平等的观念。据调查分析,下岗职工的择业意向大都比较高,要求工作轻松一点,工资和待遇好一点,最好是国有单位。在下岗职工中约有三分之二的人,由于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本人过高的期望有距离,以至有业不就,使得 “有人无活干”和“有活无人干”并存的现象依然相当普遍。这些观念不仅存在于下岗职工中,在其他群体如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在内的城市新增劳动力中同样存在。这些观念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平等的要求,是青年就业的重大思想障碍。青年受传统计划体制影响较少,可以而且应当率先树立职业平等的观念。就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实现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者本人有一定收入,就算就业。比如大中专毕业生,就应当把学有所用,而不是以去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要大胆地到基层去开拓,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去发展,到一切能够充分发挥特长的岗位去成就事业。这样,就业的路子就能够越走越宽广。
要引导青年树立 “创业者最风流”的观念。积极引导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走创业之路,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是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根本出路。团组织要在青年中喊响“创业者最风流”的口号,把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创业上来,推动青年成为转变观念的表率,艰苦创业的先锋。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通过引导、培养、扶持一大批青年走创业之路,让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掌握现代知识经济的知识和经营管理理念,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锻炼成长,从小的方面讲,是提高个人的素质,扩宽个人发展的空间;从大的方面讲,则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为我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22.什么是下岗青工创业行动?
下岗青工创业行动,是团组织服务下岗青工再就业的重要形式,它以通过创业实现再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扶持青年兴业领头人为突破口,以就业服务和转岗培训为手段,以促进下岗青工再就业为目标。通过实施下岗青工创业行动,要培养一批青年兴业领头人,扶持他们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带头创办、领办多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中小型企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带动和促进下岗青工自立自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会生存,求得发展。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培养一批青年兴业领头人。下岗职工中,青年总体上文化水平较高,思想活跃,市场适应力较强。要根据企业经营管理者成长规律,通过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在下岗青工中选拔、培养出一批以创办、领办中小型企业为手段,以安置下岗青工为主要目标的能人,即青年兴业领头人。帮助他们在旅游、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领域寻求发展。全团将用三年时间培养和扶持青年兴业领头人 5000名。
提供切实的就业服务。首先是政策服务。用好用足再就业的有关政策,争取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支持,为下岗青工自谋职业、创办企业优化政策环境。二是中介服务。通过举办供需见面会、发布用工信息等,为下岗青工再就业牵线搭桥。三是开辟就业渠道。除通过青年兴业领头人创办企业吸纳下岗青工再就业外,还要协调青年企业经营管理者、青年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者、青联委员所在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纳下岗青工再就业。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是实施下岗青工创业行动的基础环节。要建立一些青工再就业培训中心,利用团校、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团属活动阵地,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下岗青工较快掌握再就业必需的新技能。
23.什么是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特点是:
(一)它是一种教育活动,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国高等学校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人才,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还要有劳动观点和实际动手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不仅要有理论教学的环节,还要有实践环节。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使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可以使学生丰富对国情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社会、对人民群众的了解,从而增强拥护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可以使学生在接触实际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锻炼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它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是以学生亲身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的特殊教育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和才干,离开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亲身参与,就无所谓 “实践”,也无从达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目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这个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使学生实际地参与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去,而不是社会生活的旁观者。
(三)它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是教育实践环节的必要补充。同教学实习不同,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在教学计划外的课余时间进行,而前者则在教学计划内进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之所以必须在教学计划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是由于学制、理论教学任务繁重等方面的原因,教学计划内安排的实践环节时间有限,难以完全达到实践环节教育的目的;二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内容、方法、途径也不同于教学计划内的实习,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24.如何组织开展大中学生社会考察活动?
组织青年进行社会考察,首先要明确考察目的,概括地讲有四个方面:
(一)使青年提高对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的理解,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使青年受到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教育,激发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活动中寻找有关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
(四)使青年广泛接触社会各个方面,锻炼提高社会活动能力。
组织青年进行社会考察,必须结合青年实际,注意采取多种形式。归纳起来,这些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到工厂、农村进行参观,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用强有力的事实加深青年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青年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
(二)利用假期组织青年进行社会调查。组织 “重走长征路”、“党的光辉历程”、“好儿女志在四方”等多种形式考察团,分赴一些典型地区和单位进行学习、考察、实践,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三)开展对英模人物的走访活动。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了解先进人物的思想境界,激励青年学生立志,在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人民奉献青春。
(四)开展以祖国山河为对象的考察活动。以伟大的民族、悠久的历史、美丽的山河等为专题,通过考察使青年学生学习历史和地理知识,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结合专业进行社会考察。请专业教师介绍本专业的发展状况。通过考察了解本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程度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调动青年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六)寻访革命前辈活动,组织青年赴老区访问革命烈士的亲属,搜集、整理烈士事迹,从中接受具体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组织社会考察活动,要注意把握四条基本原则:
(一)结合青年学生思想实际的原则。即青年学生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倾向,通过分析和论证,如果觉得有必要和可能,就确立什么样的调查主题,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二)启发自觉、自我教育的原则。青年人热衷于独立思考,社会考察为此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自己座谈访问,编写材料,谈感想及体会。
(三)社会考察与为群众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考察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要引导青年把知识、技术贡献给被考察的单位和群众,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四)精心组织、精心领导。主要应抓好四个环节:即准备环节、拟好考察提纲环节、总结汇报环节、宣传环节。每个环节都要精心安排,细心实施。
25.如何组织勤工助学活动?
勤工助学活动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有酬劳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偿服务形式。勤工助学活动除了具有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般教育意义外,还具有帮助学生增强经济自立能力,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特殊意义。
勤工助学活动的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立足校内,提倡因地制宜、自己动手承担一些学校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工作。另一类是走出校门,用知识和劳动为社会服务。勤工助学活动一般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经常性的,学生依据规定时间按合同或协议参加固定的劳动。另一种是临时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参加某项突击性工作。
组织勤工助学活动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要求:
( 1)正确处理教学与劳动的关系。勤工助学活动必须利用课余假期开展,劳动内容要尽可能地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 2)加强勤工助学活动中的思想教育。劳动并不等于教育,只有经过组织者的精心设计,勤工助学活动的教育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所以,应该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勤工助学活动的过程中去。
( 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组织勤工助学活动要依据实际情况,因校制宜。把工业劳动与农业劳动、校内劳动与校外劳动、集中劳动与分散劳动相结合,广开门路,采取多种形式,把勤工助学活动搞好。
( 4)为生产建设出力,增加收益。勤工助学活动要在培养人的前提下,增加经济收人,改善学习条件。
( 5)注意安全及劳动保护。要对学生进行安全及操作规程的教育。建立健全劳动保护制度,严格劳动纪律,防止各种事故,严格禁止劳动量过重,不能允许学生从事有危险及对健康有害的工作。在勤工助学活动过程中不能搞劳动竞赛。
26.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的宗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实施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旨在引导青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环境,促使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为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作贡献。
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的主要内容是:( 1)推动科技成果的生产与创造。通过评选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设立中国青年科技论坛等活动,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行为。在企业,以创新增效为主题,以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体,以开发一项新产品、创造一项新工艺、推广一项新技术、转化一项新成果的“四个一”活动为基本内容,推动科技成果实现商品化;以“五小”活动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为载体,在青工中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在学校,通过深化“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2)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依托各级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和网络,从事科技成果的转化服务工作,成为联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纽带。营造有形的青年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利用互联网络建立青年科技创新信息库。举办形式多样的青年科技成果博览会、技术交流会和信息发布会。(3)促进青年科技人才与项目的对接。帮助青年科技工作者实现产学研相结合。选择一批企业和科研院所作为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组织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项目攻关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组织博士生服务团和留学人员为国服务团,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4)建立青年科技创新保障机制。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建设成为能够在推动青年科技创新中发挥龙头作用的青年科技社团。依托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建立中国青年创新基金。建设好中国青年科技园,发挥科技成果孵化器的作用。制定青年科技创新奖励条例,争取有关政策支持。
27.什么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在国家教委支持下组织开展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每两年举办一届。
“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
“挑战杯”竞赛的目的: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吸引和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刻苦钻研、增强能力、勇于创新、多出成果,为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的优秀人才,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发展。
“挑战杯”竞赛的基本方式:组织学生申报理、工、农、医类学术论文、发明制作和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与学术论文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审,筛选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优秀作品,对作者予以奖励。同时组织优秀作品展览、交流和科技成果转让洽谈,推动学生学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挑战杯”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9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提写了杯名。“挑战杯”在各高校中也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得到学校的普遍认同,成为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重要途径。
28.如何组织大学生课余科技学术活动?
大学生参加科技学术活动,是高科技时代和现代化建设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也是大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客观需要。高校团组织介入大学生科技学术活动,积极组织,努力倡导,是大有可为的。
大学生科技学术活动从类型上看有撰写科研论文、调查报告,从事科技发明,进行科技开发,开展新技术服务等几项;从形式上看有科学报告会、研讨会、科技博览会、 “挑战杯”等各种科技学术竞赛、课题攻关小组、科技开发实体等,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在校园中创造出浓厚的科技学术气氛。
(一)大力发展创新教育,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理论和方法,为开展科技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有的学校开办《科技发明史》、《科学方法论》、《创造工程学》、《发明发现方法》等讲座,成立学生业余科技创造发明专家顾问小组,负责对学生业余科技创造进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开辟多种途径,加强和社会的联系,让学生走出校门,从沸腾的生产实际中去吸取开展科技发明创造的源泉。
(三)以 “挑战杯”为龙头,创造条件,积极扶持。结合“挑战杯”组织大学生课余科技活动易于争取学校领导、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为学生科技活动办实事、开绿灯,易于在毕业分配、推荐研究生等方面争取对确有科技学术成果的学生政策倾斜。
(四)要引导学生协调好各种关系。要帮助学生解决好科研与学习的矛盾,不至于因参加科研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解决好科研和专业相结合的问题,使科技学术活动起到促进专业学习的作用。
29.怎样树立自学成才的好风气?
在青年中树立自学成才的好风气,创造激励青年刻苦学习的氛围,对于形成青年学习的热潮是至关重要的。要树立自学成才的好风气,明确学习目的是基础。虽然青年的学习兴趣不同,选择的自学方向不同,但目的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是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技术知识,使自己成为四化建设中的有用人才。团组织要告诉青年们,自学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只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坚决数年如一日,才能学有成就。
要树立自学成才的好风气,调动青年自学积极性是关键。自学,是自愿学习,兴趣不浓、热情不高、缺乏自觉性都是难以坚持到底的。团组织要帮助自学青年选好学习方向,制定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开办各种类型的讲座,举行各种形式的竞赛,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要树立自学成才的好风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条件。自学是比较艰苦的。团组织要积极为自学青年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争取领导的支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舆论,为改变学习环境办实事。
要树立自学成才的好风气,把知识用于实践是目的。自学的成果,要在实践中体现。团组织要把实践作为衡量青年成长的标准,号召青年学用结合,把学到的技术知识用于本职工作之中,这样才能学以致用,为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30.怎样帮助青年安排利用好业余学习时间?
青年自学大都在业余时间进行,时间比较紧,如果安排不妥当,不但学不好,而且会影响工作,给这些青年带来苦闷和烦恼。所以,团组织要主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安排好时间,使他们既能学习好,又能工作好,也能生活得好。
一、帮助青年定好学习计划。青年自学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参加业余学校的学习或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及攻读在职学位等等;一种是自己根据需要自学。团支部要根据他们的工作性质、班次,帮助他们科学地安排时间,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使他们有规律地工作、学习、生活。
二、尽量为自学青年的学习开绿灯。青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困难很多,需要很强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有条件的地方,团支部可与班组取得联系,尽量不安排自学青年上夜班,保证他们精力充沛地搞好学习。有时班组工作加班加点,或节假日搞突击活动,如果任务不十分紧迫,团支部就要出面与班组联系,争取免除自学青年任务,以挤出时间让他们学习。团支部还要主动与班组织联系,为自学青年参加考试,调整班次,安排好调班对象。团的活动时间也要巧安排,尽可能和青年上夜校的时间错开。
三、教育青年摆正自学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对于在职的自学青年来讲,工作是第一位,学习是第二位的,要在保证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搞好学习,绝不能因为自学影响工作,更不能本末倒置。对一些摆不正关系的青年,团支部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摆正关系,另一方面还要了解他们的难处,尽力给予解决。
31.怎样组织兴趣小组?
青少年时代是人生最丰富多彩的阶段,青年的兴趣爱好也多种多样,团支部开展活动项目太少,内容单调,就不能使广大青年都投入到活动中来。团支部应该多做调查研究,根据青年的不同爱好,组织兴趣小组。
青年的不同爱好,有年龄层次的表现。二十岁以下的小龄青年渴求知识,喜欢集体活动,蹦蹦跳跳的热情较高。如计算机、英语、旅游、游泳、摄影、体育竞赛等,一般都积极参加。二十五岁以上的青年,他们对成家立业、恋爱婚姻问题考虑较多,喜欢如交谊舞会、联欢晚会之类的活动,对时装、缝纫、绣花、家庭美化、家用电器修理之类的知识也比较感兴趣。
青年的不同爱好有性别上的表现。一般地讲,女青年喜欢参加一些轻微运动量的活动,男青年则喜欢运动量大的活动。青年的不同爱好,也还可能有职业上、地域上、民族差异上的表现等等,需要活动组织者加以考虑。
青年人在富有个性的爱好中也体现共性。青年人往往趋于群体性,三五个经常在一起的青年相互影响,可能表现出共同的爱好。注意青年的不同爱好,既要有群体的研究,也要有个别的了解。制订活动计划要有通盘的考虑,也不要强求整齐划一,要注意指导不同爱好的青年组织不同兴趣爱好小组,开展一些独立活动。
32.“希望工程”是什么?
要了解 “希望工程”必须首先对我国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和儿童失学状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建国 40多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到1991年,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98%,文盲半文盲也由建国初占总人口的80%下降到15.8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逐年增加。然而,经济落后和人口急增,滞缓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步伐。我国有2.2亿在校生,尽管国家增加了投资,但人均教育经费低,到1990年,人均只有52元,列世界倒数第几位。我国用于基础教育经费,小学生人均仅合60元,一般只够教师的“人头费”。这是全国的平均水平。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状况则更令人忧虑:许多农村小学的教育行政经费不够发教师的工资;校舍破烂,缺桌少凳;每个适龄儿童入学,每年需缴纳一定数额的书杂费,因家庭贫困难以承受,许多儿童被迫辍学,成为新的文盲半文盲。据1990年统计,因家庭贫困失学的小学生就达109万人。他们都集中在贫困地区。
国家振兴,教育为本。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状况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解决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失学问题,改善办学条件,已列入各级党政工作的重要日程。国家法律专门规定: “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贫困地区勒紧裤腰带办教育,许多贫困县每年的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甚至半数以上。但是,由于财力有限,国家要全部免去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费用,目前难以实现。要改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状况,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兴教助教,是一条重要途径。
代表和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是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关于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规定, 1989年10月30日 ,共青团中央所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始实施 “希望工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旨在集社会之力,捐资助学,保障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其基本工作是:(1)广开渠道,向海内外募集救助资金;(2)设立助学金,长期资助我国贫困地区品学兼优而又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为其支付书杂费;为一些贫困乡村新盖、修缮小学校舍;为一些贫困乡村小学购置教具、文具和书籍。
“希望工程”实施近九年来,集资与救助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效。九年中,基金会共收到海内外捐赠合计13亿元人民币。迄今为止,已救助失学儿童180多万名,资助部分贫困地区新建或改建了5000所希望小学。1997年,希望工程在经历了宣传启动、蓬勃发展、巩固提高三个阶段后,进入最后的冲刺攻坚阶段。希望工程攻坚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为协助政府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消除贫困作出更大的贡献,到本世纪末基本完成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历史使命。同年5至6月,“希望工程国内最后一轮劝募行动”在全国全面展开。
“希望工程”是共青团组织开展的集社会之力,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的一项宏伟工程。与贫困地区每年100多万失学少年相比较,从贫困地区中小学校舍、教学条件的需求看,“希望工程”所做的工作可说是杯水车薪,但它进一步唤起了全社会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重视,激起了人们对辍学儿童的爱心,它是一个创造,开创了社会办学支教的新路子。
33.如何为有困难的青少年接受教育提供帮助?
教育与青少年的成长息息相关,受教育是青少年成才和发展的基本前提。青少年时期能否充分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对每个人一生的事业关系重大。维护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帮助有困难的青少年接受教育,是共青团组织应尽的职责。当前,帮助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重返校园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农村团组织可配合 “希望工程”,积极参与实施“希望工程志愿者劝募行动”,努力使农村失学儿童完成小学学业,为协助政府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而贡献一份力量。城市学校团组织要关注城市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多方筹资或者争取减免学费的方式,保证他们完成正常的学业。
要帮助有困难的在校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的后顾之忧。据部分高校统计,目前高校贫困生比例接近 15%,其中个人经济来源总额相当或低于当地贫困线的特困生比例约为5%~7%。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除了依靠国家主渠道,依靠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共青团组织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有所作为。高校团组织要关心贫困生,积极开辟多种途径,拓宽校内外勤工助学渠道,优先为特困生提供工作岗位和机会。
到本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迅速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性事业。团组织要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利用暑假时间,深人农村贫困地区,志愿开展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活动,为农村扫盲、推广科技、传播文明。
34.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宗旨是什么?
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宗旨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青年,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弘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艰苦创业精神,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确立正确的青年文化导向,提高青年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蕴藏在青年中的精神力量不断转化为促进改革和建设的巨大物质力量。
35.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主要从哪几方面展开?
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先从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青年文化园等三个方面展开。
--青年志愿者:以招募的方式由各条战线热心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并具有一定技能的优秀青年自愿组成,并广泛吸收各界青年参加志愿活动。青年志愿者面向全社会,主要是围绕公益劳动、抢险救灾、美化环境、植树造林、文体活动、心理咨询、社区服务、社会治安、移风易俗、扫盲治愚以及青少年帮教和维权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新风正气。青年志愿者活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雷锋活动的丰富和发展,是学雷锋活动经常化的一种有效形式,现有青年服务队的活动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并逐步纳入青年志愿者活动之中。
--青年文明号:主要在城乡的工交、基建、财贸、服务、工商税务、个体经营等行业和各级机关的青年中开展。青年文明号活动立足于青年岗位,青年集体和青年工程,主要进行创业精神、敬业意识和质量、效益、服务意识教育,开展安全文明生产、优质服务达标竞赛,倡导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
--青年文化园:以各行业基层团组织为单位组织参加。主要是以推出、评选、展示青年思想文化精品的“三评一展”和检阅青年文化活动成果的“青年文化巡礼”为主要形式,定期评选“青年喜爱的书”、“青年喜爱的歌”和“青年喜爱的影视片,举办“青年文化精品展”,引导和推动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和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从而丰富青年文化市场,满足青年文化需求,优化青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36.为什么要把组织青年服务社会作为青年发挥作用和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青团的根本宗旨。贯彻这一宗旨,就要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就要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就要千方百计地为群众多办实事,尽心尽力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共青团坚持引导青年为社会服务,就是把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具体地落实到共青团工作的实处。这既体现了共青团组织的群众性,更体现了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一句话,共青团组织先进性和群众性的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贯彻党的宗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从另一个角度讲,在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有不少需要解决,甚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青团着眼于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愁,在服务社会方面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但是应该的,也是能够做到的,乃至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更为重要的是,坚持引导青年为社会服务,是共青团工作的独特要求。共青团不是一般的群众组织,它在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培养人的渠道有很多,而社会实践始终是青年一代锻炼成长的大课堂,是青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江泽民总书记谆谆告诫青年: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为社会服务,为群众解难,是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青年参与社会服务,既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过程,更是接受教育、锻炼成长的过程。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青年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7.什么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青年利用业余时间有组织地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志愿行为。从 1993年底实施以来,迅速发展成为新形势下动员青年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广大青年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1993年12月19日 ,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铁道团委组织两万名铁路青年志愿者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 “学雷锋迎春运志愿服务”活动,拉开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序幕。1994年2月,首都大学生开展了为老科学家、老教育家、老干部献爱心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参加了这一活动,提出要坚持“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究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深入发展指出了方向。同年 12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已有 7000万人参与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已建立起一支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志愿服务队伍。
38.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主要的社会服务领域有哪些?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其灵活、规范的活动方式开拓了社会服务的新领域:
( 1)通过推进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服务计划,使青年志愿服务走向最基层、走向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各个领域。“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是指青年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结成服务关系,通过建档立卡、量化服务时间、发放使用“一助一志愿服务卡”等措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做到对象明确、人员稳定、项目具体、任务量化、责任到人。
( 2)在大型活动和抢险救灾中,发挥青年志愿者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在第三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第四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第八届全国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中,青年志愿者们向世界和全国人民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积极进取、文明礼貌、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在不少地方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中,广大青年志愿者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奋勇当先,不怕流血流汗、在抢险救灾和帮助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中发挥了突击队作用。青年志愿者已经成为抢险救灾的一支重要力量。
( 3)在农村扶贫开发领域,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努力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做贡献。参与农村扶贫开发是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声势浩大的大中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广大青年志愿者参与农村扶贫开发创造了条件。1996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扶贫接力计划”,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由团组织招募有一定专长的青年志愿者,赴贫困地区开展1~2年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乡镇企业技术开发、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等志愿扶贫工作,并建立定期轮换制度。
( 4)广泛参与城市公益服务,扩大社会服务的覆盖面。从1996年上半年开始,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开展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行动。1997年3月开展了百城市青少年“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组织数百万青年志愿者参与文明道路、文明场所、文明小区共建活动,推动了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城市公益服务方面朝广泛、纵深、规范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各级青年志愿者组织围绕党政关注、社会急需、青年能为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植绿护绿、治理“脏、乱、差”等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还在博物馆、敬老院、车站等服务需求相对集中的场所建立了一大批面向公众的青年志愿服务基地和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基地,广大青年志愿者还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敬老工程”、“周日志愿行动”等。这些活动极大地拓宽了青年志愿者参与城市公益服务的领域。
39.中国青年志愿者的组织网络是怎样的?
1994年12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此后全国各地也相应成立了地区青年志愿者会。到目前为止,全国有 30个省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了2000多个服务站或服务基地,组织了数量宏大的志愿服务队,初步形成了以协会、中心、服务站、服务队为基本形式的组织网络。
40.组织青年开展志愿服务的重点对象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组织青年开展志愿服务,要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把困难群众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明确服务内容,有的放矢地把服务落到实处,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在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会产生部分职工下岗的现象。切实做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生活保障工作,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一件大事。为下岗职工开展志愿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团组织要积极动员青年为下岗职工提供子女家教、就业信息咨询、职业培训和技术教育服务,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
没有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从 1994年起实施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的目标。到199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000万人。农村团组织要积极配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在科教扶贫、文化扶贫等方面组织青年开展志愿服务,努力帮助农村贫困户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主体是青壮年。城市、社区、学校团组织可以组织青年以志愿服务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还要组织青年继续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离退休等困难较多的群众,提供生活照顾、医疗保健、法律咨询等方面的志愿服务,继续做好为老科学家、老教师、老干部、老归国留学专家开展的资料搜集整理、精神关怀等服务工作。
41.组织青年开展城市公益服务的主要领域有哪些?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要求各地广泛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实现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共青团组织青年积极参与 “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扎实开展城市公益服务的主要领域。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环保形势不容乐观。北京等城市大气及噪音状况,许多都大大超过正常标准,已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青年属于现在,更属于未来,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家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团组织要持久开展青年志愿者植绿护绿活动,利用各种节假日,通过种成人树、营造青年林、领办林果示范项目等不同方式,积极创建 “青少年绿色文明园”,带领青年努力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建设祖国的绿色文明。发动青年及时清理铁路、公路沿线的“白色垃圾”,集中清理公共场所的各种非法张贴物。还可以组织少年儿童捡拾牙膏皮等,资助贫困地区建希望小学,名为“捡回一个希望”,这种变废为宝的做法,既利用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又使孩子受到了教育。
窗口行业的岗位服务水平,体现着一个行业的职业道德状况,又在更大范围内影响着社会风气。以立足本职岗位提供优质服务为基础的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对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改善社会风气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深化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积极开展 “青年文明号助万家”活动,通过向顾客发放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建立直接联系,把优质服务从岗位延伸到社区,送进千家万户,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为社区群众开展上门服务、集中服务。
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历史遗址、大型的博物馆、纪念馆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群众比较集中的场所。团组织可以动员大中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讲解服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并在讲解中增长知识,又使学生与群众双向受益。
在交通秩序、文明言行、社会治安等方面,闯红灯、跨越交通栏杆、争抢上车等现象时常发生,说脏活、乱讲话,尤其在公共场合大,喧哗等现象司空见惯,其它如扒手盗窃等违法现象也呈上升趋势。组织青年行动起来,通过设立交通文明岗、组织 “反扒队”、普法宣传队、开展“向不文明言行告别”等活动,也是一种为社会公益服务的好做法,用青年人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推动城市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
42.如何开展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
“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是指青年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结成服务关系,通过建档立卡、量化服务时间、发放使用“一助一志愿服务卡”等措施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一助一”长期服务计划要注意选好服务对象,选好服务项目。“一助一”长期服务计划是以结对方式来实施的。在开展服务时,既要为急需帮助的老科学家、老干部和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等提供服务,也要为那些困难较多的群众提供帮助,特别要为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服务。在选择服务项目时不要好大喜功,不能大包大揽,要从青年志愿者自身条件出发,注意选择那些力所能及的项目,通过青年志愿者的努力能够切实解决服务对象一部分实际困难,收到实效。
开展 “一助一”长期服务计划贵在坚持。做一件好事易,做一生好事难。“一助一”长期服务计划能不能收到良好效果,能不能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团组织教育青年志愿者持之以恒地开展服务,做到风雨无阻;要制订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服务活动,帮助青年志愿者长期坚持下去。
43.青年志愿者可以在哪些急难险重任务中有效发挥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举办的国内国际大型文体活动、大型会议日益增多。青年志愿者作为一支新型的社会力量,要在大型社会活动中发挥应有的服务作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数十万青年志愿者,围绕第六届 “远南”运动会,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第四十二届世乒赛、第八届全运会等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向世界集中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参与服务的广大青年也从中检验了知识,增加了阅历,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受到深刻教育。实践表明,青年志愿者不仅可以而且能够在大型社会活动中有所作为。
自然灾害直接危及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安全,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不管是在广西柳州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河北张北发生的强烈地震面前,还是在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的特大洪灾面前,都曾闪动着青年志愿者的身影,飘扬过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旗帜。国内外志愿者为抢险救灾提供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证明,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为抢险救灾提供志愿服务,是减少损失、加快灾区重建、更好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有效做法。
44.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是什么?
青年志愿者 “扶贫接力计划”是共青团向社会公开招募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志愿者,采取定期轮换的接力方式,到贫困地区从事1~2年的教育、科技、文化及医疗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1996年5月,团中央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力量对山西吕梁、忻州等地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到这些地区教师缺乏、师资质量偏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对医疗、科技等各类人才也有迫切需求。决定从城市招募青年志愿者,轮流到贫困地区开展一定时间的教育、科技和医疗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正式启动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
从 1996年8月开始,团中央与北京、山西、广西等地团组织联合实施了青年志愿者“静乐项目”、“百色项目”。河北唐山、辽宁大连、江西、云南等省、市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组织,也结合本地实际实施了类似项目。青年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克服了气候、饮食、语言等困难,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赢得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当地群众的广泛欢迎。
青年志愿者 “扶贫接力计划”的实施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同志指出:从团中央的实践看,采取志愿者的方式支教扶贫是可行的,但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要认真选拔能胜任的同志,要根据所募集到的财力量力而行,需要教育部门的配合,必须有党委、政府的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指出:这项工作无论对发展农村教育和锻炼青年干部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同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支持这项工作。
45.什么是青年文明号?
“青年文明号”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中体现高度职业文明、创造一流工作成绩的青年集体、青年岗位和青年工程。共青团推出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目的是组织和引导青年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文明从业,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敬业意识、创业精神和质量、效益、安全、竞争、服务等观念,在全社会展现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塑造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良好形象,倡导职业道德和职业文明,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做贡献。
1994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青年文明号”。从此“青年文明号”活动在全团广泛开展。各级团组织始终抓住倡导职业道德这一核心,以行业规范为标准,对“青年文明号”集体进行科学管理。目前这项活动已经在30多个行业、500多万个青年集体中展开,涌现出全国青年文明号1500多个、省级青年文明号1万多个、地市级青年文明号8万多个。
46.团组织如何推进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
团组织在近年来的实践中推进青年文明号的方式主要有:
( 1)团组织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开展。团中央已经联合国家20个部委组成全国青年文明号活动组织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目前,公安、公交、电力、铁道、邮电、贸易、卫生、金融、税务、旅游、民航、工商、供销等主要窗口行业都开展了这项活动。行业主管部门普遍把这项活动作为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行业管理,并把它纳入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
( 2)创造了“青年文明号服务卡”等具体有形的载体。“青年文明号服务卡”指青年文明号中的从业人员在为顾客提服务卡片,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服务难点问题来做出优质服务承诺,通过群众直接参与监督承诺兑现。推行“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已成为加强窗口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
( 3)对“青年文明号”实行动态管理。团中央联合有关部委制定了《全国青年文明号管理试行办法》,各级成立了相应的监督组织,公布监督电话,组织经常性检查。根据年度检查情况,符合条件的继续认定为青年文明号,不符合条件的则按照规定取消称号。
为了全面深化青年文明号活动,各地团组织还开展了 “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活动。这项活动已在中宣部确定的102个创建文明城市示范点逐步展开,广大青年立足岗位,面向社会,深入社区,深入家庭,切实把优质服务送到人民群众中去,用具体行动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
47.怎样推进青年职业道德文明建设?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是:爱岗位,为人民,顾大局,讲互助,守信誉。我们对青年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变成青年的信念,并见诸行动,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调节职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搞好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教育。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采取理论教育、形象示范、集中训练、分别指导、自我教育和实践锻炼等各种具体形式,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要运用一切宣传舆论和手段,造成讲究职业道德的环境。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感情教育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力求有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具体、科学、合理的规划,克服教育的盲目性。
(二)抓实践。职业道德教育,不单是把职业道德的有关知识告诉青年,更重要的是把职业道德的要求付诸青年的实践。要注意通过活动来教育和锻炼青年。近几年开展的创建 “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号服务卡”、“优质服务”、“微笑服务”、“文明经营示范”等实践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强调实践的教育作用,把青年全部职业活动的过程变为职业道德训练的过程,使教育与实践互相促进。
(三)抓系统化、规范化。在实践中,要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与各行各业的特殊要求结合起来,充实和完善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把理论性的职业道德条文,变成形象具体的处理职业活动中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要大力抓好典型示范和现场讲评活动,使职业道德教育典型经验得以推广。
(四)抓经常化、制度化。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检查、督促、评议制度,定期对青年职业道德情况进行检查和评议。基层团组织还要建立青年职业道德评议登记制度,每年进行一次自我鉴定和民主评议,把评议结果记录在案,作为考察和评价青年的依据。
48.如何提高青年的社会公德水平?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重人、关心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只有相互尊重、关心和照顾,才能避免造成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建立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尤其要教育青年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
(二)在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社会公共秩序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社会的公共秩序良好,人们就能解除后顾之忧,整个社会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青年人不仅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对于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
(三)在个人修养上,要教育青年讲究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现,又是维护人们社会交往中友好和睦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就是要求青年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准则。
(四)在家庭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的基本单位,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必须教育青年正确对待家庭关系。
49.如何对青年进行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教育?
恋爱道德指的是在恋爱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婚姻家庭道德是指以两性结合为特征的婚姻关系和以血缘联系为特征的家庭关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对青年进行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教育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要帮助青年了解恋爱、婚姻、家庭道德的内容。恋爱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恋爱双方要互相维护自主的权利;恋爱双方要互相尊重人格,不能容许玩弄感情;恋爱双方对爱情要专一;恋爱双方举止要文明。婚姻道德内容主要包括:坚持权利和责任的统一,不能容许那种对婚姻采取轻率态度,喜新厌旧,不负责任地抛弃对方的行为;婚姻自主,反对包办、买卖婚姻;办婚事要文明、节俭,反对大操大办。家庭道德内容主要包括: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坚决制止任何公开的或变相的重婚行为和腐朽放荡的生活作风;建立平等互助的家庭关系,反对大男子主义或大女子主义;尊敬老人,赡养父母,抚养子女,教育后代;实行计划生育。这些内容,都是社会主义新型恋爱、婚姻、家庭道德对人们提出的要求。
(二)要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道德规范主要是通过舆论发生作用的,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更是如此。团组织应通过报刊、广播、影视、歌曲等多种形式大造社会舆论,使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教育深入人心。
(三)把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教育同破旧俗、立新风活动结合起来。要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大破旧俗,树立新风。如:针对包办、买卖婚姻现象,组织受害者现身说法,举行报告、宣讲活动,大力宣传新的恋爱、婚姻道德观念;针对婚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提倡并组织集体婚礼、家庭简易婚礼、旅行婚礼等新型婚礼,为结婚青年举行贺喜会,新婚夫妇栽结婚纪念树等活动;团组织还可举办以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教育为内容的文艺演唱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
(四)制定各种公约、守则,使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团组织可把恋爱、婚姻、家庭道德准则列入乡规民约,列入职工守则,作为评选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活动的重要内容,还可将这项内容作为评选先进青年、优秀团员的条件,要求团员、青年自觉遵守。
50.怎样开展十八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
十八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是共青团组织积极贯彻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精神,根据青少年自身成长的规律,抓住 18岁成人标志这一有利时机,开展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教育活动。
1994年,上海、广州等地的团组织率先开展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影响的成人宣誓仪式,拉开了成人仪式活动的序幕。 1995年5月4日 ,团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庄严的成人宣誓仪式,团中央领导亲自担任领誓人, 5000名18岁青年向祖国作出庄严承诺:以我火红青春,建设锦绣中华。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出席仪式并讲话,给活动以很高的评价,有力地促进了成人仪式活动在全国的全面推开。1995年10月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行大规模宣誓仪式,参加的18岁青年达6.8万人。青少年反映,参加这一活动在心灵上产生了很大的触动,真正体会到了长大成人,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十八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以 “树立成人意识,明确社会责任,增强爱国情感,争做‘四有'新人”为主题,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教育。活动包括三个环节:16~18岁成人预备期教育是活动的基础性环节,着重进行成人意识、爱国主义和民主法制教育;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是活动的必备性环节,要求取得居民身份证后的青少年至少要参加48小时的志愿服务,为社会尽一份责任;18岁成人宣誓仪式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标志性环节,举行面对国旗的宣誓仪式,倾听领导、前辈和父母的祝愿,表达自己成人的心声。
51.如何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业余文化生活在现代青年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青年闲暇时间消费的主要形式。业余文化生活对青年人的心理、认识能力和身体发展都非常重要。处于世纪之交的当代青年,经历着社会生产领域的剧烈变迁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承担着开拓未来的历史重任,同时也会面临着较重的心理压力。他们既需要不断拓展知识领域,通过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也需要在轻松愉快的闲暇活动中愉悦身心。因此,为青年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
求提供服务,是团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团组织要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阵地和社会办学条件,对青少年开展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扩展他们的视野,促使他们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现代劳动的快节奏、社会生活的激烈竞争,使得广大青年在业余时间企盼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抚慰和放松。要广泛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陶冶思想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团属新闻出版单位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多出精品,为广大青少年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要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活动,帮助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人格。要大力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锻炼出坚强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以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需要。要带领广大青年告别愚昧、落后、腐朽的生活方式,开创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52.为什么要在青年中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反对腐朽愚昧落后的生活方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或社会集团谋取、使用、消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以及社会交往活动的方式和模式的总和,包括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生活心理、生活结构和生活态度,体现人们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具体说来,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谋取生活资料来源的方式;二是使用和消费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三是享用生活资料的方式;四是社会交往的方式;五是人的生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结构及安排。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文明”是指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表现为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充实。在这两方面都达到当时社会较高的水平。“健康”是指物质享受和精神生活要有利于人的生命的正常繁衍,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科学”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丰富、完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使人们在这两个方面得到合理享受和科学安排。
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必须反对腐朽愚昧落后的生活方式。就是要反对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不劳而获、醉生梦死、挥霍无度、骄奢淫逸、丧失生活目标,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就是要反对建立在旧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上的无所作为、麻木守旧的精神状态,像包办买卖婚姻、修庙祭神、请巫婆神汉治病等。就是要反对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不思进取的思想,像抱残守缺、知足者常乐的生活态度。
幸福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必须靠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推动了社会和自身进步,同时也造就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在对待劳动和认识的态度上是热爱劳动,以勤劳为美;在对待劳动成果和生活上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在劳动实践和工作实践中是吃苦耐劳,不图安逸;在理想追求和身处逆境时能坚韧不拔,矢志不渝;在工作和事业中是发奋图强,艰苦创业。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处在创业时期。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 21世纪的跨世纪进程中。当代青年更应该树立起艰苦奋斗精神,通过自己艰苦的劳动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即使经济有了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们的社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纪,当代青少年要积极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安于现状、等待依赖的生活态度,发扬自立自强、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破除不讲效率、懒散拖沓的作风,培养分秒必争、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作风;冲破自我封闭的小生产交际陈规,建立走向社会、广见博闻、友好合作的新型交际方式;反对清贫寡欲和及时行乐两种消费观念,提倡量人为出、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生活方式;克服庸俗单调、格调不高的闲暇生活方式,发展多色彩、多样式,内容健康、有益身心的余暇活动。
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还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封建迷信。青年应当掌握科学的思想武器,不但自己不信、不搞,还要动员家人和周围的人不要搞封建迷信活动,还要对周围的群众进行无神论教育、普及科学知识。
53.如何引导农村青年学习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引导青年摒弃封建残余思想,破除旧的生活习俗,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新方式,是对农村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农村团组织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影响和毒害农村青年行为的陈规陋习主要有:封建迷信、赌博、吸毒、卖淫嫖娼、买卖婚姻、铺张浪费等等。这些愚昧落后的东西,是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培养造就 “四有”新型农民的严重障碍,必须加以改变。
破除愚昧落后的生活习俗,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应从带有普遍性的、青年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抓起。主要有五提倡五反对:提倡讲卫生、绿化美化环境;提倡敬老爱幼,家庭和睦;提倡与人为善,邻里团结;提倡修桥补路,热心公益事业;提倡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反对大吃大喝、大操大办;反对封建迷信;反对赌博;反对包办买卖婚姻;反对损公肥私。
有些地方通过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收到了倡导新生活方式的良好效果。诸如成立了 “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和开展“争当文明青年”、“五好家庭”活动等,都是有效的形式。
54.为什么要重视禁毒教育?
中国历史上曾深受毒品的侵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同毒品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近年来,毒品又在逼近我国青少年。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统计,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 54万人,而实际吸毒人数还要多,其中17至35岁的青少年占全部吸毒者的比例为85%,其中82%是在对毒品的危害完全不知的情况下走向毒品深渊的。白色瘟疫的蔓延犹如洪水猛兽,摧残着青少年的肉体,销蚀着青少年的灵魂,践踏着人类的文明和尊严。严峻的形势已迫使我们必须采取更加强有力、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教育青少年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江泽民同志在参观全国禁毒展览时强调:禁毒斗争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亡。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禁毒教育和禁毒斗争。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要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他还亲笔为禁毒事业题词: “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对青少年进行禁毒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半是由无知、各种不健康心理、社会和生理原因造成的,这其中包括:好奇、受引诱、追求不良时尚、无聊、冒险、逆反心理的驱使和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他们的禁毒教育就要求有更高的科学性,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从道义上对毒品进行谴责。共青团要加大禁毒教育工作的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向毒品宣战。要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陶冶青少年的思想情操,自觉培养勤劳致富、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格,努力成为传播现代文明的光荣使者。通过禁毒宣传,帮助青少年了解禁毒知识,认识毒品的危害,引导青少年远离毒品,增强抵制毒品的意识。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大对制毒、贩毒等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要努力为青少年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为青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55.帮助青年脱贫致富为什么是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
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党在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制定我国各项农村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作为党在农村工作助手的农村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团支部,应当把带领和帮助青年尽快致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日程,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1.帮助农村青年致富是关心青年切身利益的体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政策的阳光雨露绽开了农村青年盼致富的花朵,渴望在振兴农村经济的事业中有所作为,表现了极大的致富积极性。团组织作为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就要关心和尽可能满足青年的切身利益,积极引导、主动帮助、热诚扶持他们开拓致富新天地。
2.帮助青年致富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实际需要。我国农村青年数量大,他们中的大多数,具有文化知识优势,有经营头脑,具备了发展商品生产和多种经营所需要的素质;他们具有体力优势,精力充沛,身强力壮。团组织通过组织青年更广泛地开展勤劳致富的实践,必将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振兴。
3.帮助青年致富是促进人才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过去,在“大锅饭经济”的束缚下,很多青年不学科学、不懂管理、不会经营。而在勤劳致富的实践中,青年们开阔了视野和活动领域, ,逐渐变得聪明起来了,学到了先进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成为新一代的有作为的农村经济的开拓者,团组织只有帮助、引导农村青年积极投身农村致富的实践,才能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 而出。
4.帮助青年致富,有利于做好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农村青, 年的许多思想问题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产生的。有些青年因不能致富而愁楚、苦恼;有些青年因不能致富,对党的现行政策缺乏切身感受;有些青年因不能致富,求知、求乐没有必要的经费保证。实践证明,对农村青年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关心物质生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实的效果。
56.参与农村扶贫攻坚对青年成长发展有什么特殊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扶贫工作也取得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从 1978年农村贫困人口2.5亿人下降到1997年的5000万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都有较大发展,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由于历史及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有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而且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新的贫困人口,扶贫攻坚的任务非常艰巨。肩负振兴中华光荣使命的跨世纪一代青年,有责任在深刻认识国情的基础上,为完成扶贫攻坚任务,缩小地区间差异,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出应有的贡献,并在服务实践中提高素质,健康成长。
动员和组织青年参与农村扶贫攻坚,首先是为青年提供了直接接触农村群众、了解农村贫困现状的机会。特别是来自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城市大中学生,平时主要是通过书本及媒体间接得到有关农村贫困群众的信息,难有深刻印象,更难以触发他们的行动。一位曾经志愿到山西省静乐县担任一年中学教师的机关青年干部,每谈起静乐的贫困就情不自禁地讲:我从来不知道农村的真实情况,对农村生活条件差的地方更难想像,真正去了以后,才亲身感受到什么叫艰苦,什么叫贫困,感受到我国农民的淳朴和善良。今后只要一想起静乐的生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克服。可以说,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艰苦创业的社会责任感,是参与扶贫攻坚对青年的最好教育。
其次,广大青年在参与扶贫攻坚过程中,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检验知识,巩固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很多青年都是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参与扶贫攻坚,这就直接架起了知识与实践连接的桥梁。同时,青年在扶贫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增长知识才干,丰富人生阅历,全面提高素质。
广泛动员青年参与扶贫攻坚,还有助于帮助青年抵制社会转型期可能出现的各种腐朽思想和错误观念的侵蚀,引导青年识人生沧桑,走人间正道,主动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经受锻炼,到社会最需要的岗位上建功成才。
57.帮助农村青年致富的原则是什么?
1,从党的现行农村政策出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从中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正确方针、政策,对农业生产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根据长期的实践,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要长期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发展规模经营。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的核心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尽快富裕起来,使我国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党对农业生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根本就是要理顺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关系,为农民勤劳致富创造条件,排除障碍。因此,团组织帮助青年致富,首先要帮助青年从党的现行农村政策出发,沿着正确方向勤劳致富。做到这一点,就要组织青年学习好党在农村的现行政策,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党的具体政策的理解。要教育青年以实际行动模范地执行党的农村政策,按党的农村政策办事。要帮助青年划清勤劳致富和靠歪门邪道致富的界限,坚持劳动致富,用汗水和智慧换取新生活,决不做有损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事。要教育青年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努力履行合同、认真执行国家税收制度,踊跃参加公益活动。对一部分先富起来的青年,要在引导他们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依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积极主动帮助困难户,带动更多的群众走上富裕路。
2.立足当地资源。青年能不能迅速致富,除主观努力外,很重要的是受当地自然资源及经济基础的制约。团组织在帮助青年确定致富目标时,要帮助青年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地资源来确定致富门路和目标。这样才能使青年扬长避短,减少盲目性,迅速走上致富道路。
3.着眼普遍富裕。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大力发展合作经济,也就是要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帮助青年致富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帮助一部分青年起示范、带头作用,又要着眼普遍致富,要面向多数青年提供各种服务。其中包括市场、信息、实用技术、优良品种介绍及销售服务等。对于贫困地的青年应当重点扶持,通过各种服务措施,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
4.注重实际效益。因为帮助青年致富,最终要看青年是不是真正富起来,如果忙乎半天,到头来一无所得,付出的和得到的成反比,就达不到致富的目的。要讲科学,重措施,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才能赢得青年的信任,才能真正把帮助青年致富的工作做到实处。
58.“服务万村行动”是一个怎样的行动?
“共青团服务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简称“服务万村行动”)是共青团在农村实施的旨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服务农村青年致富成才,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一项重点工作。这一行动主要有以下三项任务。
1.以建设服务青年脱贫奔小康的好班子为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要根据党委的统一部署,与农村党支部整顿同步,把松散瘫痪的农村基层团组织整顿好。要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首位,特别要根据兴办服务项目和实体的要求,选拔优秀青年党团员,担任村团支部书记,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增强其带领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和团的制度建设,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大量吸收农村先进青年人团,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在实施“服务万村行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
2.以培养适应农村跨世纪发展需要的好队伍为着眼点,努力提高农村青年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要对广大农村青年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帮助他们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使命感。引导青年学习党的富民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提高觉悟,更新观念,开阔思路,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要大力开展扫盲工作,在青年中普及文化和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组织青年学习和推广各类实用技术,培养大批青年科学种田能手和发展多种经营的青年致富能人,形成一支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青年骨干力量。
3.以选准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青年致富的好项目为切人点,建设农村青年服务体系。要根据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要求,从实际出发,选准投资少、见效快、前景好的服务项目,建立服务组织,兴办服务实体。要立足于促进农业朝着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推广优良品种,积极开展科技服务;立足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积极开展青工技术培训和供应、营销等服务;立足于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广泛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立足于促进当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青年开发好荒山荒地、河湖水面,大力发展种养业和庭院经济服务;立足于促进农村小集镇建设,组织青年闯市场、建市场,为搞活农村商品流通服务;立足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兴办青年活动阵地及书刊发行网络,为丰富青年文化生活和移风易俗服务。团组织兴办服务项目和实体要从市场需求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量力而行,逐步积累,滚动发展,采取团组织独资、合资经营和青年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明确产权关系,实行科学管理。
实施 “服务万村行动”,落实三项工作任务,要使农村基层团支部建设达到以下八条标准:一是领导班子健全,团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有为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服务的本领;二是兴办一个以上服务项目或实体,团组织有保证正常开展工作的经费收入,并逐步有所递增;三是培训70%以上的青年掌握一到二门实用技术,20%以上的青年成为致富能手或青年星火带头人;四是能够为青年提供致富信息,帮助大多数青年找到致富门路,青年年收入在现在基础上翻一番;五是基本完成青年扫盲任务;六是团员在致富行动中走在前列,团员占青年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七是每年能够推荐一、二名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八是制度健全有效,组织运转正常。
59.“服务万村行动”为农村青年提供哪些服务?
“服务万村行动”是共青团服务社会、服务青年、服务基层的有机结合。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集中团内力量,调动社会资源,想方设法,积极主动地为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农村青年办实事,努力提供以下五个方面的服务。
1.科技服务。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继续深化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和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建立各类培训基地,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推广农业科技项目。要联合农业科技部门,发动和组织农村科技人员送技下乡,上门服务。特别是团县(市)委,要根据本地农村主导产业发展的要求,发挥乡(镇)团委的积极性,有计划地培训农村青年,建立青年科技服务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技术服务。
2.信息服务。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面向社会,广泛收集项目、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适用信息,为农村基层团组织兴办服务项目和实体,为农村青年找到致富门路提供信息性服务。团县(市)委应建立信息性服务站,并在乡(镇)、村团干部和青年致富能手、青年星火带头人中发展信息员。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一个来源广泛、内容丰富、传递及时、能够自我运转和发展的农村青年致富信息服务系统。
3.文化服务。要组织开展大中学生志愿扫盲活动,为广大农村培训扫盲师资,帮助扫除青年文盲。要通过深化少先队“手拉手”活动,发动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的少先队员、辅导员捐蹭图书,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建立书屋。同时,通过发动社会捐赠,为农村学校建立“希望书库”。根据新形势下农村青年的文化需求,指导和帮助农村基层团组织搞好青年文化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读报、文娱体育等活动,培植健康的乡土文化,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4.政策服务。各级团委要积极争取党政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为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建设农村青年服务体系提供政策服务。进一步落实好已有的关于加强农村团的工作的政策规定,切实发挥政策的作用,为“服务万村行动”的发展创造条件。
5.资金服务。各级团委要采取向政府有关部门要一点,从团办实体抽一点,找社会有关单位筹一点的办法,努力为农村基层团组织开展青年技术培训和兴办服务项目、实体,提供资金支持。要特别注重发挥共青团组织网络健全、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发动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村建立结对互助关系,引导社会资源为团组织兴办服务和实体提供资金和物力支持。
60.开展农村青年科技活动应把握哪些原则?
开展农村青年科技活动主要应把握以下五个原则:
(一)科学原则。就是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农村青年科技活动要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水平,走上经常化的发展轨道,就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运转机制。运行机制是一个整体概念。从以往的经验看,主要包括建立党政挂帅、团委牵头、多方协作的组织领导体系;以各类培训基地为主体的培训体系;以政策为依靠的服务体系;以青年星火带头人为骨干的扩散体系;以 “一建三定”(建档立卡、定带头人、定项目、定团干或科技干部作为带头人的联系人)制度为主的管理体系。有了这五个体系,科技活动在基层落实、稳定、持续运行就有了保证。
(二)效益原则。就是要使科技活动紧密围绕农村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干实事。这样就可以使科技活动与当地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活动容易得到党政的认同和支持,可以与农村的新技术输入相联系,更好地在推动农村科技进步,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上发挥作用,可以提高活动的影响力。真正把一两项在当地有全局意义的先进技术推开,从而形成当地新的支柱产业,创造了新的生产力,就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三)结合原则。就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一起上。农村青年科技活动,不是单纯的经济活动,而是一项培养一代新型农民的系统工程。组织和带领农村青年,通过接受科学技术,投身科技兴农,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也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广大农村青年成为掌握先进技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社会主义道路。
(四)配合原则。就是和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发挥优势,齐抓共管。团组织一般说具有组织机构健全,善于宣传发动,协调左邻右舍等优势,并有多年来开展青年科技活动的基础和经验。科委、农业、教育等有关部门,有一批重点科研项目和培训经费,拥有一批具有较高层次的科技人员,有组织科技工作的职责和经验。团组织要发挥优势,积极与主管部门配合,分工协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支持。
(五)稳定原则。就是要抓好活动规划的制定。农村青年科技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落实的过程中,要制定相对长远的工作规划和切实可行的目标,从而使青年科技活动增强计划性,保持连续性。
61.怎样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村青年科技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抓好农村实用技术普及的重要方法。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就是要力争使青年农民普遍掌握一至两项农村实用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帮助青年致富。做好这项工作,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把实效作为培训工作的重要原则和考核尺度。实用技术培训一要实,二要用。所谓实就是要坚持从当地自然资源情况出发,从市场需要出发,实实在在地抓落实,扎扎实实地求效果。所谓用,就是使青年所学技术适用于生产经营的项目和门路,学了能用,用了有效。做到培训为开发本地资源服务,为解决青年生产中的难题服务,为推广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服务,为调整产业结构服务。要防止工作的简单化和表面化,注意克服盲目培训,一轰而起,一阵风现象。
(二)加强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分需要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普及。主要内容包括:推广农牧渔业优良新品种;推广农作物高产模式栽培技术,低产田土壤改良技术和各种单项增产技术;推广农业设施、地膜及其化学材料利用;推广节能省水机具和科学灌溉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和畜、禽、鱼科学饲养、繁殖技术;推广海、淡水产品精养技术和近海、湖泊、江河等大中型水域水产资源增殖技术;推广农牧渔业产品保鲜、加工、贮运等技术;推广农牧渔业适用机械化先进技术。这是保证我国农业持续增长,扩大宏观效益的重要措施。在这当中,各地团组织要选择一些适宜本地推广的技术项目,进行培训学习,使青年逐步了解和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以便更好地适应农村的发展需要。
(三)进一步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多形式、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培训。开展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应当是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即共青团、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协同运作,政府部门团组织一起上,多渠道办学,各类培训班、科技讲座、科技服务队、刊授函授、科技大集、广播学校、农民夜校、实用技术讲师团、大学生 “播火传技团”等多种培训方式对青年传授技术。同时,为保证培训任务的落实和培训水平的提高,乡级团委和有条件的村,应当逐步建立培训、生产、经营、科研、服务多功能的培训基地或技术学校。
62.什么是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与人才的呼唤越来越迫切,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已成为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战略任务。农村青年,是推进农村改革、繁荣农村经济、决定中国农村未来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对农村青年进行 “星火计划”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对已具备一定商品生产技能的青年进行较高层次的、比较系统的培训,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科技带头人和一批农村规模经营的带头人,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并在实践中造就一代新型农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科委和共青团中央于1998年7月下发了《国家科委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农村开展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的意见》,决定在农村开展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
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一大批以科技为支柱的青年带头人,进而带动更广大的农村青年学技成才,为造就适应现代规模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新一代农民做出贡献;发挥优秀青年的聪明才智,把先进的科技成果扩散到农村,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发展农村经济做出贡献。同时,运用典型在农村传播新的市场经济观念,增强全社会的市场意识。
10年来,全国共培养县及县以上青年星火带头人约100万名,其中58.6万人获得了农民技术员以上的职称,直接受团中央和国家科委表彰的达10000人。培训农村青年1亿人次。青年星火带头人中有的走上了当地党政的领导岗位,有的成为优秀的企业管理经营者,大多数则一直从事农业科技的示范、推广工作,成为振兴家乡的领头雁。
63.怎么开展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
培养农村 “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是农村青年科技活动的重要形式。这项工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抓起。
(一)选好带头人,坚持和完善 “一建三定”制度。要坚持按照带头人的标准定培养对象。一是在实用技术培训中获得一定技术,并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青年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以及在乡镇企业管理中有一定水平的青年管理人员。二是有扩散能力,带头人主要不是攻关,不是以个人脱贫致富为终极目标,主要是科技“二传手”,同时,所学、所承担、所扩散的技术要有一定的先进性,有一定的覆盖面。选定带头人,要做到本人承认、团组织承认、群众承认。对选好的带头人,要按照“一建三定”的要求加强管理,即建立健全带头人档案卡片,定带头人培养对象,定项目及相关技术,定团干或科技干部作为带头人的联系人,使带头人从推荐确定到管理有一套程序和办法。
(二)以带头人为骨干,建立基层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培养星火带头人的过程,同时也是科技推广和扩散的过程。要发挥带头人扩散技术的优势,一是可以利用当地的科技夜校、乡镇农技培训中心等,由带头人办班传技;二是由带头人领办生产示范基地,利用现场操作示范,传授技艺;三是以带头人为主建立各类青年专业技术协会,不仅传技术,同时承担培训后的系统服务,可以将培训、示范、咨询、服务等融为一体。
(三)制定优惠政策,搞好带头人服务。对确定的带头人,要通过委托办班、送大专院校、广播函授等形式,进行较为系统的正规化培训。除此之外,还要制定相应政策,为他们在生产、经营、资金、技术职称评定、技术扩散等方面创造条件。
(四)抓基层,促落实。要把培养 “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和农村基层建设结合起来抓,通过强化基层,使培训活动落实;通过培养活动,促进基层建设。在这方面,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加强基层支部的有形化建设,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和培训基地,作为基层开展活动的经常性依托。二是抓团干部带头人。农村团干部要带头学技术,并且学有所长。团干部不仅要成为团工作的领头雁,也要成为科技兴农的带头人。三是选拔带头人当团支部书记,推荐带头人担任科技副村长,发挥人才作用,焕发青年热情,为在最基层实施活动提供保证。
64.怎样抓好领办科技推广项目工作?
通过扶持青年星火带头人和青年股份合作体领办科技推广项目,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艰苦创业,这是团组织帮助农村青年自主创业的主要途径。领办科技推广项目的起点是领办,关键也是领办。所谓领办就是各级团组织 “以我为主”,通过扶持青年星火带头人或者创办青年股份合作体,直接动手办项目。
领办科技推广项目要遵循市场规律,讲究科学方法,用办事业的精神和方法推动。一要选好项目。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认真研究当地的资源状况、市场状况和产业发展规划,做好项目的技术论证、经济效益论证和推进方法论证,选准选好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确实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确实能够帮助农村青年自主创业的项目。二要因地制宜地推进。我国幅员辽阔、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领办项目需要根据当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选择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通过组织发动、技术培训和试点示范来进行;也可以以团组织为主进行规划指导,由青年星火带头人具体组织实施;可以直接兴办团属实体,依托实体领办;还可以创办青年股份合作体来领办。三要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保证责权利的落实。在项目起动之初就要明确团组织、参与投资的青年、项目领办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产权关系,为项目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防止因支部书记或领办人的变动而搁浅。
领办科技推广项目要高度重视开拓市场。团组织要为项目的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特别要抓住产后这个关键环节、努力为项目的发展寻找市场。开拓市场,这样,项目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发展壮大。团组织在领办科技推广项目的过程中,还要努力争取外部力量的支持。要积极争取青年知识分子和大中学生志愿者来本村开展科技服务,通过他们的科技服务,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促进项目的发展。
65.什么是青年股份合作体?
这是农村青年在经济活动中创造出的新事物。它把分散于团员青年之中的不同生产要素组织调动起来,实现劳动、资本、技术的联合与合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利益分配,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这样的合作方式,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也符合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实际,应当在领办科技推广项目中积极稳妥地予以运用。团组织直接领办的科技推广项目,凡属经营性质的,一般要采取青年股份合作体的形式,以投人比例享有相应权利,承担相应义务。
66.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概括起来说就是走市场化和集约化的道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多种类型贸工农一体化组织,使企业与农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纳入社会化大生产之中,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综合效益,形成自我发展新机制,这是我国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在农业管理,产业组织和经营形式上的又一次创新,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解决分散的农户小生产参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找到了突破口,有利于加速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集约化要求之间的矛盾,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拓宽农业就业渠道。
67.如何引导农村青年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已经具备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能力,在确保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增加的同时,如何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使生产更符合市场的需求,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团组织要引导农村青年积极运用和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以创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劳动成果,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要引导农村青年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科技的推广应用寄希望于青年。科技含量的高低越来越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要深化培养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发动农村团组织和农村青年积极领办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广泛建立青年星火技术培训推广示范基地,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大力引进和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广泛采用生产、加工、贮藏、保鲜等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努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要引导农村青年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是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团组织引导农村青年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就要引导农村青年向科学生产经营,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竞争力,引导农村青年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大胆进入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领域,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在推动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转变中更好地实现劳动的价值。
要引导农村青年勇闯市场,搞活流通。随着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剩余产品日益增多,需要到市场上去实现价值。团组织应当把引导农村青年勇闯市场、搞活流通作为引导他们提高劳动成果市场竞争力的一个着力点。
68.如何解决领办项目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资金短缺是领办项目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团组织要克服 “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积极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资本占有水平相对较低,资金短缺现象还普遍存在,仅仅依靠一个方面来解决资金问题有一定困难。团组织可以采取向政府有关部门要一点,组织青年集一点,找社会有关单位筹一点的办法筹措兴办项目所需的资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包括青年在内的城乡居民手头或多或少都有了一些积蓄,团组织要善于把青年人手中 “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再生产中去。近年来,从实践中涌现出的“青年股份合作体”等形式就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筹集资金办项目只有按市场的机制运作才有出路,团组织要学习使用 “投资”的方式解决兴办项目资金。要仔细分析自己的资源状况、人力状况,选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市场、有前景、有效益的项目,找到合作的结合点,能够给出资方带来经济效益,才能顺利筹措到资金。
69.怎样帮助农村青年用好扶贫款?
要引导农村青年把扶贫款用到生产中去。扶贫款是党和国家为了扶持贫困地区人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专用资金。扶贫资金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银行贷款,二是财政拨款,三是以工代赈专项物资折款,四是引进的外资。从这些资金的构成来看,其中一部分是有偿使用的,只有把扶贫资金用到生产中去,发展了生产,才可能保证如期偿还。
要帮助青年搞好扶贫资金的使用计划。农村青年在初次领到扶贫资金时往往不知如何统筹安排,最大限度发挥有限的资金的作用,往往会顾了西头,丢了东头。要及时帮助青年做好计划,合理使用资金,解决一些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对于准备兴办项目的青年,还要帮助青年选好、选准项目。
要教育青年及时偿还到期的扶贫资金。国家的扶贫资金有限,需要资助的贫困人口还很多,及时偿还到期的扶贫资金就是对国家,对其他贫困群众的支持,不能只顾一已之利,拖久应该偿还的资金。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及时偿还到期的扶贫资金也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能够提高青年自身的信用,为今后筹措资金做好铺垫。
70.怎样调动社会资源帮助青年脱贫致富?
共青团作为一个群众团体,自身拥有的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要善于调到社会资源为青年脱贫致富服务。
团组织要善于运用社会支持、青年欢迎的活动载体去吸纳社会资源。近年来,在 “服务万村行动”中实践的“厂村结对”、“校村结对”就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团干部要进一步开动脑筋,围绕帮助农村青年脱贫致富,找准调动社会资源的结合点,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活动,以这些活动为载体,使帮助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变成社会广泛参与的行动。
要善于发挥团组织的系统优势来调动社会资源。共青团组织系统比较完善,社会影响比较大,社会联系比较广泛。要善于用组织的网络寻找资源,借组织的力量调动资源,以便更好地为农村青年脱贫致富服务。
71.如何针对农村实际开展信息服务?
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信息是紧密相联的。团支部帮助青年尽快致富,要在信息上对青年进行服务,使他们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经营方向,避免无效投资或低效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开展信息服务,一是建立信息网络。团支部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立 “信息服务站”、“信息咨询服务组”等等,与地、县、乡服务组织和信息机构建立联系,沟通信息。二是广开信息渠道。团支部可拿出一部分活动经费订阅有关报刊,分门别类收集信息资料;聘请县、乡科委、科协、商业等部门的同志为信息顾问。也可以给本地在外工作的同志发信,请他们为家乡致富提供有关信息。另外,要鼓励和支持一些青年成为信息专业户。三是搞好信息的整理、传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确保信息的准确率和有效性。四是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信息服务”。产前当参谋,帮助准确地进行生产决策;产中当先生,帮助青年改善经营方式,外引内联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产后当“红娘”,提供商品需求信息,帮助青年疏通商品流通渠道。
72.怎样开展扫盲工作?
到本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迅速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性事业。针对我国农村青壮年文盲比重较高的实际,各级团组织要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投身扫盲工作,扫盲工作的原则是 “一堵二扫三提高”,做到堵盲和扫盲相结合,扫盲和扫盲后提高相结合。农村团组织开展扫盲活动重点在三个方面:
(一)救助贫困失学少年。文盲比例较高的扫盲重点地区往往是贫困地区。因贫失学或因贫缀学是青年文盲产生的重要源头,因此救助贫困失学少年,使他们重返校园,接受教育,是堵盲的一种有效办法。农村团组织要善于利用 “希望工程”的助学金和政府下拨的救济金争取社会资助,为失学少年尽可能提供帮助。
(二)组织青年文盲半文盲参加扫盲学习。农村团组织要主动同教育等部门配合,动员和组织青年中的扫盲对象参加扫盲学习,坚持扫盲学习,帮助办好扫盲学习班。也可根据实际,适当承担扫盲任务。采取办夜校、办扫盲班等形式落实。
(三)用实用技术培训来巩固扫盲成果。扫盲是农村青年科技活动中最基础的一个层次,对脱盲青年及时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既是对脱盲成果的巩固与提高,也是普及科技的过程,是对农村青年科技活动的深化。
另外,要善于抓住各级团组织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农村贫困地区,志愿开展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活动的机会,借助外力促进扫盲工作发展。
73.怎样帮助农村青年加强经营管理?
农村多种生产经营活动直接面对市场,不仅要求青年掌握生产知识和专业技术,而且要善于经营管理,从管理中求效益。
团组织要积极帮助青年学习经营管理知识。青年学到了经营管理知识,培养起了科学经营管理的意识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促进青年成才致富。例如:组织青年学习经营计划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全面经济核算、生产经营管理、市场预测等方面的知识,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团组织要帮助青年认真总结致富中的经验教训,钻研经营管理之道。北京郊区的一个团支部,帮助本村从事多种经营的青年总结了 “五个字”的经营方针:靠“早”生财,就是熟悉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变化规律和人们的消费实际,早上市,早出售;靠“鲜”盈财,特别是经营蔬菜、水果的专业户,一定要注意产品的新鲜;靠“好”聚财,生产的东西要讲究质量,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靠“小”揽财,不仅要注意抱“西瓜”,还要拣芝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靠“廉”发财,坚持薄利多销。这样做的结果,使全村从事各类经营活动的青年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74.怎样帮助青年解决个体经营的具体问题?
这要从个体经营者的具体情况出发,一般说来要做到这样儿点:
一是要积极协助从事个体经营的青年确定经营内容。根据本地资源状况、市场需求和政府允许个体经营的范围,选好经营项目。
二是使他们懂得如何办理经营手续。经营个体工商业的青年,须持所在行政府或村民委员会的证明,经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审查核准,发给营业执照,然后才可营业。常年经营的,发给营业执照,临时或季节性经营的,发给临时营业执照。经营饮食业、食品业的,必须取得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明。经营技术性较强行业的人,须取得有关部门的技术考核合格证明。经营旅店业、刻字业的,还须经当地公安部门审查同意。
三是帮助青年了解国家有关的政策规定。国家对农村个体经营作了很多具体的政策规定,如:在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规定纳税,不破坏国家收购计划和矿产资源,不哄抬物价,不缺斤少两,不掺杂使假,不出售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不准伪造、出租、涂改、转让营业执照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等等。要教育青年学习、执行有关政策,按规定办事。
四是要积极帮助他们与农业银行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联系,解决贷款、场地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75.怎样引导先富裕起来的农村青年处理好消费和积累的关系?
大多数青年富起来后把资金用于造新房,办婚事上,这当然也是无可非议的。但也要教育青年不应仅仅满足于一般的生活消费,要引导先富起来的青年着眼于长远,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要引导青年正确认识有关消费与积累的关系。消费是劳动者体力恢复,维持人的生存、繁衍和谋求发展所必需的。正常的消费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必不可少。我们所反对的是不切实际的高消费、超前消费和铺张浪费。积累是为扩大生产,发展生产进行的资本累积。这是生产向深度广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必要的积累,就不会有生产的发展。我国农村还不富裕,既使先富裕起来的青年资金也是有限的,要教育青年把有限的资金节约下来,投人到生产中去,促进生产的发展。
要帮助青年创造投资条件。大多数富裕起来的有志青年都想把自己剩余的资金再投入到发展生产中去,但往往苦于找不到合适投资项目,或者不知道该怎样投资,使资金闲置在手中。团组织要积极向青年介绍有一定科技含量,有市场、有前景、投资少、见效快的好项目,帮助他们做好项目论证。
76.怎样引导先富裕起来的农村青年搞好扶贫帮困?
要加强对先富裕起来的农村青年的国情教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目标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虽然我国农民生活条件有了改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生活还比较困难,还需要党和国家的关怀、扶助,需要社会的支持。先富裕起来的农村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搞好扶贫帮困。
要教育先富裕起来的农村青年正确看待自己的富裕。这些青年之所以能够先富起来,固然与他们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但他们的富裕也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离不开组织培养和帮助,离不开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团组织要引导先富裕起来的青年认识到这些外在的环境对他们帮助,教育他们致富不忘大家,致富不忘社会,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搞好扶贫帮困。
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困活动。团组织可以请先富裕起来的青年搞讲座,搞培训,向还没找到致富门路的青年传经验,送技术,教方法;也可以利用节假时间,组织先富裕起来的青年义务帮助穷困家庭,送温暖。团组织还要注意搞好扶贫帮困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正确的导向,使扶助贫困成为青年自觉的行为。
77.如何帮助下岗青年再就业?
青年是新增劳动力的主体,解决与青年能力相适应的就业机会,既是青年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据统计,目前我国 1000多万下岗职工中,青年约占35%,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500万左右。同时,以青年为主的农村劳动力也在不断流向城市,下岗青工再就业问题日益紧迫。为青年就业和再就业服务,是一项事关改革攻坚大局、事关青年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也是当前共青团组织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要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把服务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过程作为帮助青年再创业的过程。要对青年加强新的择业观的教育,引导他们全面走上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要充分发挥团组织系统优势,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为青年争取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帮助青年提高职业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配合 “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计划”等活动,加大对农村青年的培训力度,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和致富门路。联合社会力量,积极为青年开辟新的就业渠道,依托社区、街道,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家庭服务业,努力在新的经济增长点中为青年寻找就业位置。鼓励青年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通过争取培训、研修、挂职锻炼机会,提供项目信息、提供政策咨询和资金扶持等形式,引导、扶持和培养具有潜力的青年人成为青年兴业领头人,带领并吸纳更多的下岗人员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还要注意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资助,为下岗青年提供切实的就业服务,推动再就业的实施。
78.如何提高青年的法律素质?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制国,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制意识。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
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法律素质,保障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对于广大少年儿童,主要是帮助他们学法、守法,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对于广大青年主要是培养和教育他们树立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要突出青少年的特点,从青少年实际出发,依据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由启蒙教育到系统教育的原则,教育引导青少年从根本大法学起,逐步扩大学习范围,包括基本法律和其它有关的法律法规。在青少年中继续开展宪法知识和其它青少年行为规范及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教育活动。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作用,通过有针对性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他们初步了解一些基本法律常识,学会分辨是非;对于广大青年,要注意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青年群体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使广大青年了解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关的法律,树立依法享有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要注意抓好五个重点环节。一是要把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结合,与教育人、培养人紧密结合起来,为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发挥作用。二是要把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同公民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提高青少年的法制素质,使他们能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三是要把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同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有机结合,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通过法律途径反映青少年的呼声,解决他们的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四是要把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同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机结合,组织团员青年运用法律武器,继续开展青年志愿者净化市场监督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扫 “黄”打“非”,净化文化环境,积极做好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五是要把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同加强对务工青年的教育管理服务有机结合,采取走读夜校、民工学校、函授咨询等形式,对务工青年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文化、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法律素质。
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要运用有形的手段和方法,动员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政法有关部门的配合,营造全社会关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围。
79.中国青年绿色行动的宗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实施中国青年绿色行动,旨在增强青少年的绿色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引导青少年自觉参与植树种草,绿化祖国,美化环境,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作贡献。
中国青年绿色行动的主要内容是:( 1)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组织动员青少年参与黄河、长江及本地区主要江河湖泊流域的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采用工程造林、项目管理的办法,营建保护母亲河工程。在植树节、地球日、环保日、防止荒漠化日开展保护母亲河周(日)活动。通过海内外多种渠道筹集款项,创建保护母亲河基金。(2)实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公开招募青年志愿者组成绿色行动营,赴国家重点造林区域集中开展成片绿化造林。把绿色行动营计划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开展创建青少年绿色文明园活动。组织青少年在街道、小区和公共绿地开展植树种草、养护绿地活动。通过植成人纪念树、新婚纪念树等形式营造青少年纪念林。(4)开展倡导绿色活动。根据“全球着眼,身边着手”的原则,在青少年中普绿色产品常识,倡导绿色消费习惯;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爱鸟周”等爱护动植物活动,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起对大自然的感情;在青年企业家中倡导生产绿色产品,开展绿色管理,实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反对白色污染、提倡垃圾分类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80.什么是保护河行动?
保护母亲河行动,是共青团组织青年以保护哺育中华民族和一方人民的 “母亲河”--黄河、长江及其它主要江河为主题,在“母亲河”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大力开展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推动国家生态工程建设,为母亲河更好地造福于中华民族和实现全球性生态平衡作贡献的一项重要工作。
保护母亲河行动的主要内容是:( 1)建设“保护母亲河工程”。采取工程造林、项目管理的方法。工程统一名称,即“护母亲河工程**项目”,严格按项目科学设计,通过申报审批确定项目,各地可确定当地的重点工程。在各级“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领导下,所有项目均按工程组织实施,强化管理。同时,积极探索资助贫困农户开展小流域治理等其它实施方式。(2)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周(日)”活动。在日常开展青少年保护生态、治理水土活动的基础上,把植树节作为“保护母亲河行动周”,将国际地球日、环保日、防止荒漠化日等作为“保护母亲河行动日”,集中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资金募集和治理保护实践活动。在行动周和行动日,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水土保持法、森林法、草原法、环保法等宣传活动;通过新闻媒体传播、举办展览等方式,对“母亲河”流域生态状况、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宣传;通过举办各种仪式、纪念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少年绿化祖国、保护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治理保护实践活动:在重点工程实施区,组建保护母亲河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义务投劳,按照工程规划设计种植纪念树和水保林,营造示范工程;根据重点工程实施进展,组织国内外志愿者,赴工地开展志愿服务等;广泛组织青少年,特别是少先队员清除白色垃圾和其它废弃物,保护治理成果,美化和保护环境。募集资金活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其授权的省级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通过组织募捐、义卖、义演等方式,面向社会募集资金。(3)创建“保护母亲河基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权的省级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是“保护母亲河基金”捐款受理机构和基金管理机构,执行统一的资金募集及管理规则,所有募集资金全部用于“保护母亲河工程”建设,使用情况及时向捐款人和社会公布,接受社会严格监督。